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156 条
2023年
215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56 条
专题知识
313条
交通
141条
公文
19条
区域
843条
医疗
6条
基础设施
2条
姓氏
1条
数据统计
15条
景区
410条
民俗文化
311条
物产
93条
神话、宗教
2条
颗粒列表
共 2156 条
63
/
144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931
武清县动物鱼类分类情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鲤鱼、鲫鱼、黑鱼、鲶鱼、鳗鲡、泥鳅、青鳉、黄鳝、麦穗、草鱼、鲢鱼、鳙鱼、鳊鱼、鲂鱼、赤眼鳟、鳜鱼、逆鱼、棒花、乌鳢、黄颡、鳑鲏、鲏条、红鳍鲌、翘嘴红鲌、园尾斗鱼、刺鳅、青虾、草虾、河蟹、蚌、螺等。
932
武清县动物昆虫类分类情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蜜蜂、黄蜂、瓢虫、螳螂、金龟子、油葫芦、蝗虫、椿象、梨军配虫、棉铃虫、天牛、蚜虫、枣尺蠖、梨尺蠖、梨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梨实蜂、梨星毛虫、红蜘蛛、玉米螟、二化螟、稻褐飞虱、棉叶跳虫、绿豆象、菜粉蝶、麦红吸浆虫、凤蝶、山楂粉蝶、舞毒蛾、夜...
933
武清县回民婚俗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武清县回民婚俗多在本民族内通婚。实行男女双方情愿的一夫一妻制,由父母主婚。请当地清真寺的阿訇代写“依扎卜”(婚书),男方当众赠给女方1件礼品。现已遵照《婚姻法》办理婚事。婴儿降生后请阿訇起“回回名”,亦称“经名”。
934
武清县回民丧葬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丧葬保持土葬、速葬、简葬的三大特点。先用温水冲洗尸体,再用白布将尸体裹严。丧期一般不超过3天。下葬时,不用棺木,尸体头北脚南,面朝西,平放坑内,不放陪葬品,不烧纸,不送花圈。解放后得到了人民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尊重。
935
武清县民俗习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俗不食猪肉,不食自死动物和动物的血液,不食不反刍的兽类和无嗉的禽类。多数回民不饮酒,不吸烟。 回民重清洁,讲卫生,喜欢洗涤。素有“大净”,“小净”的习惯。 门框上方悬挂“杜哇以”,内容有“清真言”,也有《古兰经》语录,多为吉庆、安宁、祝福...
936
武清县回民语言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语言境内回民使用汉语,在内部以及对外交往中,也间用阿拉伯和波斯等外来语汇。
937
武清县佛教活动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神话、宗教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境内已有佛事活动。隋唐时期建庙宇多座。辽、金、元、明、清最为兴盛。金大定二十六年在西柳行村建的普安寺,元时在下伍旗建的大安寺都很壮观。清末,县辖477村,有庙宇927座。河西务1村就有庙宇50多座。1942年境内尚存庙宇2...
938
武清县道教活动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神话、宗教
泗村店乡旧县村西的天齐庙,为境内最早的道教庙宇,始建年代不详,元至元五年重建。庙宇山门高大,雄伟壮观,于50年代初期拆毁。 道教许多活动已转化为民间风俗,河北屯乡的中幡花会就富有道教色彩。
939
伊斯兰教古尔邦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亦称“宰牲节”或“库尔班节”。是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献牲”。回历十二月十日举行。教徒沐浴盛装,前往清真寺,由“伊玛母”(教长)或阿訇带领穆斯林进入清真寺大殿举行节日会礼,互相拜会。宰杀牛羊,互相馈赠以示纪念。
940
伊斯兰教开斋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开斋节是阿拉伯文的意译,音译“尔德.菲图尔”,境内回民称“大开斋”。回历每年九月为斋月,穆斯林只许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老弱病残、孕妇和小孩可以不用守斋。守斋亦称封斋,回族人又称“把斋”。在斋月里,穆斯林要做到静性寡欲,白天戒绝饮食。斋...
941
伊斯兰教圣纪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或“胃路德节”。相传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都在回历的三月十二日,为了纪念伊斯兰教的传人(圣人)穆罕默德,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一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变为伊斯兰教的节日。境内穆斯林习惯将“圣纪”与“圣忌”合并纪念,俗称办“圣会...
942
武清县兼祧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兼祧即“一子两不绝”。有为一子娶两妻者,二女不论“嫡”、“庶”,所生子女各承其嗣。
943
武清县童养媳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童养媳解放前贫苦之家迫于生计,将女自幼婚与男方后即送婆家收养。称夫为兄,待到女方成年,始择吉日同居,举行“拜灶王”简单婚礼,谓之“圆房”,改兄为夫。童养媳因年小家贫远离父母,受婆家虐待者甚多。
944
武清县入赘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入赘有女无儿,除采取“过继”入嗣外,尚有招婿到家养老送终者,俗称招女婿、倒插门。旧时招女婿须立字据,更名改姓,生儿女皆随母姓。贫穷多子之家才肯将子入赘,入赘之子常遭社会歧视。
945
武清县换亲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换亲以子女交换婚配者,谓之换亲。有因父母双方情投意合,所谓“爱好作亲者”;有因家境贫寒,双方为节省财礼者。 解放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强迫包办、侵害妇女利益的种种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度。近年提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