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156 条
2023年
215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56 条
专题知识
313条
交通
141条
公文
19条
区域
843条
医疗
6条
姓氏
1条
数据统计
15条
景区
410条
民俗文化
311条
物产
93条

颗粒列表

共 2156 条 59 / 144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871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大碱厂 于明永乐年间立村,因土地瘠薄含碱故名。面积约2平方公里,325户,1098人。 1964年以来沿杨(村)崔(黄口)公路两侧新建主干大街1条,长150米,供销合作社、粮油购销站、邮电支局、信用社等设于此。1966年辟为集市,集市设在大...
872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大良 建于唐朝以前,初名大良屯。后演化为大良,意为优美良好的地方。东北部曾有永济寺塔1座,1964年坍塌,已无痕迹。 面积约2平方公里,639户,2140人。东西大街与(下伍)旗(大)良公路相交呈十字形路口。路口以西为新建区,供销社各类门市...
873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东马圈 成村于辽代,因辽军牧马草场得名。又因在西马圈之东,故名。明末、清初只有几十户人家。至光绪二十年,京山铁路京津段通车后,因紧靠落垡车站,人口逐渐增多,以煤栈、粮栈、棉栈和饮食、旅店共十几户构成街市,1959年辟为集市。 面积约2.2平...
874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大孟庄 位于县内中部偏北,东南距杨村18.5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556户,1902人。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以孟姓得名。1952年5月建立集市。
875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河北屯 建于元朝至元年间,系军屯立村,因位于辽运河北岸故名。面积约0.5平方公里,聚落成长方形,东北西南走向。有1124户,4248人。 街道平坦,宅区房舍多为砖瓦平房,已基本排房化。有东西走向大街1条。供销合作社、邮电所、信用社、粮油购销...
87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汊沽港 建于明永乐年间,汪梁两姓人家在此定居立村。因位于三角淀北侧,附近为上游洪水汇集归淀之所,河汊交错,遂得名汊沽港。有3618户,12701人。
87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兰城 始建于汉朝,据出土碑文所载,燕门太守鲜于璜家居此地,曾修建土城故名兰城,原城址已无痕迹。
87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大宫城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正月在此屯田,曾筑有城基,因岁涝不收,迁于清沧。现旧城东南角残垣土基尚依稀可辨。今村址覆盖于古城西北面,因得名大空城,后改为大宫城。
87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筐儿港 建于明朝,濒临北运河,河道决口,民夫用筐盛土堵塞决口,立村得名筐儿港。
88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宝稼营 建于明洪武年间。包姓军官带兵在此屯垦,得名包家营。至清乾隆三十二年乾隆帝巡幸江南途经此地,赐名保驾营,民国初改名为宝稼营至今。
881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太子务 辽代建村,河运曾在此榷税。元时皇太子曾在此造船,故名太子府,后改为太子务。村西南隅有凤凰台遗址,为元皇后探视太子所居,被列为武清六景之一。解放初台高数丈。
882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牛镇 始建于明朝初期,传说宋朝杨六郎镇守边关时,在村西北角摆过牤牛阵,遂名牛阵, 后演变为牛镇至今。
883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距城堡 唐朝时称东厂屯。村有东西筒子城,只有一条东西街,由于地震城裂,有一能工巧 匠把裂缝锯上,得名锯城堡,后演变为距城堡。
884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奶母庄 建于明成化年间,此地为皇庄官田,后赐给宫廷一奶母,立称奶母庄。
885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区域
扶头 建于明永乐年间,系安置江南移民定居之所,原有佛寺1座,佛像颓坏只剩头部,遂 得名佛头村,后谐音演化为扶头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