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156 条
2023年
215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56 条
专题知识
313条
交通
141条
公文
19条
区域
843条
医疗
6条
姓氏
1条
数据统计
15条
景区
410条
民俗文化
311条
物产
93条

颗粒列表

共 2156 条 30 / 144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436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大康庄、小康庄分别位于镇驻地西北2.5公里、4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康姓兄弟迁此屯田,分别定居在两个高台之上,成村后,其兄所居住的村落称大康庄,弟居住的村落称小康庄。
437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北五村位于镇驻地西北4公里。由何庄、杨庄、陶庄、九河印、任庄五个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故名。
438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大黄堡、小黄堡古雍奴薮的一部分。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黄姓迁此以垦田、捕鱼为业,搭窝铺居住在洼淀中的高台上,得名黄家窝铺,后移民增多,渐成聚落,称黄家铺,清代乾隆年间,村落人口增多,面积扩大,将“铺”字改成“堡”。清代中叶,黄家堡部分村民搬迁...
439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陈庄位于乡驻地南2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陈姓迁此,以捕鱼、垦田为业,定居后渐成村落,故名。
440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武庄户位于乡驻地东南6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关姓迁此捕鱼、垦田,渐成村落,名关庄窝,清初圈(quān)为旗田,武姓庄头进住,更名武庄户。
441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张辛安庄位于乡驻地东南4公里。清朝初年,此处被圈为旗地,张姓庄头在此经管佃户耕作,后成村落,取平安之意,称张新安庄,后改今名。
442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忠辛台位于乡驻地东南3公里。明永乐年间,山西大槐树下移民迁此屯垦、捕鱼定居,因村子坐落在高土台之上,居洼淀中心,取名中心台,后改今名。
443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河北屯战国时期出现的聚落。村西北有战国时期聚落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辽代萧太后运粮河经此,为驻军屯粮之地,因聚落在运粮河北岸,故名。
444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西朱家曹、南朱家曹位于乡驻地东2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朱姓等十几户迁此捕鱼、垦田定居,因村旁古河道形似槽子,故称朱家槽。清末民初村落扩大,人口增多,发展成两个庄台,按其方位称西朱家曹、南朱家槽。后把“槽”字易成了“曹”字。
445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前蒲棒,位于乡驻地西北1公里。明永乐年间山西大槐树下移民迁此垦种、捕鱼,渐成村落。因村周围是洼淀,多长蒲棒草,聚落在四个土台之上,故称四蒲棒村。解放后人口增加,村子扩大,四个庄台分成两个村,前两个庄台称前蒲棒;后两个庄台称后蒲棒。
446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后蒲棒,位于乡驻地西北2公里。明永乐年间山西大槐树下移民迁此垦种、捕鱼,渐成村落。因村周围是洼淀,多长蒲棒草,聚落在四个土台之上,故称四蒲棒村。解放后人口增加,村子扩大,四个庄台分成两个村,前两个庄台称前蒲棒;后两个庄台称后蒲棒。
447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蒋庄子位于乡驻地东北4公里。清初,圈为旗地,蒋姓庄头在此经管佃户垦种,渐成村落。以姓氏得村名。
448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普贤坨位于乡驻地东北3公里。明朝中叶,几户山东难民迁此定居于大土坨之上,以熬小盐(土盐)为业,故名苦盐坨。清末民初,雅称今名。
449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白楼位于乡驻地东北4公里。明永乐年间成村。江南移民白姓一家在此定居,周围地势较低洼,房基较高,远望如楼,俗称白家楼,后更今名。
450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 类型: 区域
刘靳庄位于乡驻地东北6公里。清康熙年间形成的佃户村,由刘、靳两姓庄头立村,始称刘靳家庄,后更今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