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800 条 352 / 38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266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5年建于城关南大街。上海磁丰号姚芳园投资人民币6万元,政府作材料补助,属公私合营,1968年改国营。占地1051平方米,座位894个。1980年座位增至1000余个。1967年安装座机放映电影,曾改名镇海影剧院,1979年复原名。
5267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64年镇海曲艺队投资建于城关南大街。面积400平方米,座位500个。1966年后转售与城关镇作会堂。1986年转售与人民剧院辟为舞厅。
5268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78年10月由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建造于城河西路,次年10月使用,面积2349平方米,座位1281个。1982年安装5502X型固定式放映机。1983年安装FJ2-30A冷水机组,开放冷气。1984年起添置放映设备,放映立体电影。1982...
5269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0年由旧戏班改建,始名大喜歌剧团,旋改大喜剧团,1954年定名镇海越剧团,人员扩至80余人,设编剧、导演、舞台美术、音响、乐队等建制。多次参加华东及省、地、市会演和调演,《卖夏布》获省演出奖,《康王告状》获市第一届戏剧节优秀创作奖、优...
5270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0年建立,为民间职业剧团,成员37名。曾排演古装戏十余出,1985年6月自行解散。
5271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0年“土改”时,各地组建农村业余剧团,配合土改、抗美援朝、合作化等运动,自编自演小节目。1951年底业余剧团普建到村,后并入农村俱乐部。 1958年冬,大碶、郭巨、城关、骆驼、柴桥等公社建立半农半艺公社文工团,常赴水利工地、工厂、农...
5272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4年1月组建,设音乐、歌咏、舞蹈、戏曲等队,团员60余人,多次赴工厂、农村、学校、部队演出和辅导。撤县后解散。
5273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969年2月县革委会政工组组建。采写县内新闻,向各新闻单位供稿;同时组建公社级报导队伍。1979年7月每区配置专职报道员1名,1980年改称县委报道组,配专职人员2名,形成全县通讯报道网络。
5274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成立于1985年2月,镇海中学学生组成,有“小记者”80名。其宗旨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培养自身的社交能力和新闻写作能力,报道侧重镇海改革和建设。
5275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955年12月筹建镇海县人民广播站,始设广播喇叭60余只,分布县城及江北一带,翌年2月开播。1957年2月开始自办节目,辟新闻、文艺、农艺讲座等栏目。日播音3次。1958年10月并入宁波市人民广播电台。1963年复建,工作人员7名,设编辑...
5276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80年建立县电影放映公司,管理全县电影发行、放映事宜。1982年在车站路新建大楼,面积1280平方米,职工18名。是年,全县20个乡(镇)设立室内固定放映点,有人员146人,所属办公用房等5867平方米,固定资产181万元。
5277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年代县城南大街曾创办上海世界书局镇海发行所,主售《小说月报》、《新青年》等杂志。
5278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花雨楼清同治九年(1870)张寿荣创建,藏书2万余卷(册)。今不复存。
5279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清芬书馆民国初年创建于县城后大街王家祠堂内,由藏书家王书竹收藏各地县志、典籍多册。“文化大革命”中所藏书卷散失。
5280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樵斋书室1937年霞浦张季言为师张樵斋(兆泰)所建,藏书14162册,其中史部4478册,子集丛书9700多册,另有张煌言行书立轴一幅。1957年全部捐赠宁波市天一阁收藏。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