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69 条 3 / 5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3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平阳县越剧团于1956年2月正式成立,起源于萧山“同心协义越剧团”,后经过多次更名和人员调整。剧团以越剧为主要演出形式,拥有丰富的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其中《城西之花》等剧目在温州地区广为流传。剧团坚持党的文艺方针,积极送戏上山下乡,赢得了广...
3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浙江省总工会电影队于1951年3月成立,队部设在杭州西湖畔的浙江省总工会大院内。建队初期,仅三个小队,后来发展到十二个小队。活动遍及全省各个专区。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两为”方向、“双百”方针,更好地深入基层,面向工矿,为广大工人群众看电影提...
3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新加坡温州同乡会”,建于1923年,1936年改名为“新加坡温州会馆”。本县华侨李基中、陈岳书、陈靖中、池传楹、池藤辉、金学松先后担任正、副会长(馆长),会员5000多人。
3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旅荷华侨总会”(原名瓯海同乡会,建立于1947年),会员5万多人,其中温藉3万人。梅仲微、梅旭华、孙雨澄先后担任正副会长。
3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旅法华侨俱乐部”,创建于1970年,平阳县华侨刘友煌,曾任主席、名誉主席。
36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平阳城关实验曲艺场,自县曲艺会成立后,1957年创办于昆阳东门街,由居民区承办。1963年由县曲艺会集体资金购买了西城下南路文化馆边5间老屋改建成一座拥有500座位的“平阳曲艺场”。当时由县文教局派到协会当专职干部的许焕津与高美卿总负责,由...
37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辑)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鳌江曲艺场在五十年代初期由曲艺老艺人朱洪发创办于鳌江北港埠的五间公房内,有座位500多。是温州市区及各县卖座率最高的曲艺场之一,除本县鼓词艺人有计划安排到那里演唱外,市区较有名望的鼓词艺人也都愿意来此演唱。六十年代初期该曲艺场由镇政府转给鳌...
38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制造业
平阳奇林食品厂,这是一家使用蒸气加工制成笋干的食品厂,年产值达1.2亿元,因此使得平阳县被授予“马蹄笋之乡”的光荣称号。
39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批发和零售业
王永顺纸伞店,清代乾隆十五年,在县城兴办了首家制伞业的纸伞店,名为“王永顺”。他的纸伞以竹为骨架,伞柄亦由小竹杆制成,产品后来还推销到了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40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 | 类型: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顺溪镬炉厂镬,品种繁多,规格齐全,小的1尺2寸,大的2尺4寸以及配套的镬龙,还有直径4尺的煎糖大镬。此外,还生产供烧热水用的吊罐、嵌罐和手罐,以及犁头、犁壁、耙、耖等农具。但当时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使用的能源全是木炭(俗称硬炭),靠人工...
41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政协)成立于1949年9月,至今已有60年历史。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举行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关于召开新政协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随后成立了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中南海...
42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类型: 教育
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于1984年6月。85年12月6日,平阳县由王文蔚、俞瑞庄、吴尚志等人发起成立了“浙江省黄埔同学会平阳县联络小组”,有成员22人。之后,根据省黄埔军校同学会(90)1号文件精神,1991年12月更名为“浙江省平阳县黄埔军校...
43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类型: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国营照相馆,1956年创立,是平阳县成立的第一家公私合营照相馆。这家照相馆的前身是兄弟照相馆,起初由陈鹤翎和陈鹤翔两兄弟于1921年在鳌江创立。国营照相馆位于平阳剧院边解放街216号,一楼为营业厅,二楼为照相室。
44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平阳县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平阳县立医院,创建于1939年,至今已有七十年历史。医院始设城南塔下宫,文明书院旧址设住院部,起初医疗设备简陋,仅有病床十二张、显微镜一架以及一些常见的医疗器械。在抗日战争期间,该医院成立的背景是由于战时救护人员培训的...
45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期 | 类型: 教育
梅溪小学,位于上海老城厢永宁街20号,原址梅溪弄,今蓬莱路,是我国第一所近代新式小学。清光绪四年(1878)张焕纶创办“正蒙学院”,八年(1882)改名“梅溪书院”,有学生四百多人。当时的苏松道台邵友濂对张焕纶的“用志之宏,任道之毅”甚为赏...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