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7873 条
2021年
6871 条
2022年
9376 条
2023年
1809 条
中图分类法
全部
17873 条
A 马列主义、毛邓思想理论
9条
B 哲学、宗教
20条
C 社会科学总论
533条
D 政治、法律
5291条
E 军事
544条
F 经济
5953条
G 文体、科学、教育
1381条
H 语言、文字
44条
I 文学
134条
J 艺术
149条
K 历史、地理
809条
N 自然科学总论
10条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15条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337条
Q 生物科学
11条
R 医药、卫生
408条
S 农业科学
686条
T 工业技术
782条
U 交通运输
369条
V 航空、航天
8条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255条
Z 综合性图书
19条
[
4条
颗粒列表
共 17873 条
1180
/
1192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中图分类
颗粒类型
17686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境内办起职工业余夜校,分高小、初中班。高小班设政治、语文、数学科为主,珠算、常识等科为辅;初中班增设历史、地理等课程。学习时间均为每晚2小时,高小班一年毕业,初中班二年毕业。
17687
第三节 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2002年2月5日,青原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吉青办发〔2002〕2号)。据此文件精神,各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建立德育教育基地。
17688
第四节 体育、文艺、卫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2002年5月9日,青原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全区中小学积极推行了“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素质教育活动,做到开齐开足课程,坚持每两年举行一届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体育的内容在本编第...
17689
第五节 劳动教育与勤工俭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文化大革命”时期,配合“学工、学农、学军”的需要,境内政府拨了一批土地给各校建立劳动基地。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落实,一些学校校园外未办理土地证的土地陆续归还了当地农民。
17690
第六节 中学选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主要有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吉安市第十三中学以及停办的私立文山中学等。
17691
第五章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10月,吉安县第一所农民业余中学在陂头(今青原区文陂)成立,招收一个班,学员40余人,学制4年,主要是招收初识文字的乡村基层干部。学校配备了一名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就近聘请小学教师、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讲授各门学科和专业技术课。根...
17692
第一节 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10月,吉安县第一所农民业余中学在陂头(今青原区文陂)成立,招收一个班,学员40余人,学制4年,主要是招收初识文字的乡村基层干部。
17693
第二节 职工文化技术教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境内办起职工业余夜校,分高小、初中班。高小班设政治、语文、数学科为主,珠算、常识等科为辅;初中班增设历史、地理等课程。学习时间均为每晚2小时,高小班一年毕业,初中班二年毕业。
17694
第三节 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20世纪90年代前,境内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公办学校主要有共大、农业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等。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布后,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一批民办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应运而生。
17695
第四节 成人学历教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1986年以来,学历教育已成为发展趋势,各地组织了对20世纪70~80年代顶替、补员、招工等参加工作较早、学历较低的在职职工进行学历提升或在岗在职培训。
17696
第六章 教育经费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农村税费改革前,青原区辖区内实行乡镇财税包干制,教育经费来源包括上级财政拨款、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农村教育集资等。由于乡镇财力不足,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保工资”,学校公用经费主要依靠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来维持。2002年,青原区全面推行农村税费...
17697
第一节 经费投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农村税费改革前,辖区内实行乡镇财税包干制,教育经费来源包括上级财政拨款、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农村教育集资等。由于乡镇财力不足,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保工资”,学校公用经费主要依靠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来维持。
17698
第二节 收费管理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成立后,区教育体育局每年根据省、市有关收费政策,会同财政及物价部门联合制定收费标准,由学校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杂费和其他费用,所收费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17699
第三节 济困助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为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因家庭贫困而失学,青原区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扶贫助学工作。2002年3月按照“财政挤一点,上级争一点、社会募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设立扶贫助学基金,对区内特別困难家庭学生进行资助。
17700
第七章 教育设施与设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成立以后,政府从整合教育资源入手,对全区126所中小学进行网点布局调整,撤并了30多所生源较少的中小学,为生源相对集中的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校规模,实现了校园建设六配套(指教学行政用房、生活用房、卫生设施、运动场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