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98 条
2021年
6627 条
2022年
9588 条
2023年
9083 条

颗粒列表

共 25298 条 75 / 1687
111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理学是在宋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以抽象性、思辨性的哲理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学术思潮。理学的形成是儒学复兴运动的产物,是三教归一的思想文化新形态,是宋代义理之学深入发展的结果。
111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重整儒家伦理纲常的需要,唐五代对儒家伦理不甚重视,尤其是统治集团内部往往不按儒家伦理纲常办事,以致伦常扫地,人无廉耻,使得男女无别、子杀父、臣弑君、兄弟残杀的现象层出不穷。于是宋儒立人道之尊,提倡人文主义和理性自觉,在整个社会内树...
111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儒学复兴与疑经思潮,两宋之际的儒学复兴,是承继唐代韩愈、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的。唐人开风气之先,但社会影响不大。到了北宋,很快形成一股普遍的社会思潮,其影响所及,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以及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同时社会上...
111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两宋时期,儒、佛、道相互关系的基本倾向是三教融合,不仅佛道二教调和儒学,积极向儒家文化靠拢,而且儒学学者也注意借鉴佛道二教,批判地吸取佛道精致的思辨哲学及其他可资借用的思想。宋代理学的产生,就是三教融合和发展的结果。
111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义理之学兴起,由宋学到理学,宋初佛道宗教思想冲击人文道德,汉唐章句训诂之学面对社会变迁难以提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思想,使得儒学发展停滞,以致产生理论危机和社会危机。以义理解经,阐发“四书”和《周易》《周礼》等经书中的义理和天理,...
111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理学学术地位的确立,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儒家思想主要是程朱理学思想,其思想体系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熔合儒、佛、道思想和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于一炉,核心是忠君孝悌,适应了维护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统治的需要,因而从南宋末开始,...
111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理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主流意识形态,朱子理学在南宋中期以前虽已盛行,但并不得势,还一度被宣布为“伪学”遭到禁止。到宋理宗时才开始发扬光大,由民间学术主流一跃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学说。终南宋末期,朱子理学始终占据了意识形态的主流地...
111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朱子思想与民族文化,概括了朱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与创新、朱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朱子理学思想积淀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等。
111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与创新,概括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112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宋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发生了历史的转折和变革。朱子以弘扬儒学及儒家圣人之道为己任,又发扬开放和超越精神,全面系统地总结并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
112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是经学中宋学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遍注群经,既以阐发义理为治经之目的,这是他超出汉唐经学之处;又重训诂考据,对诸经详加训释,这是他对汉学的吸取,亦是他对宋学流弊的修正。由此朱子对传统经学作了...
112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以天理治国,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总结,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多元复合型文化,真正对中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首推儒家,以及法家和道家。儒、法、道三家在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相互论争,又互相融合,其中儒家的政治思想以重人伦、讲仁义、...
112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心统性情”,对中国心性哲学的总结,心性论是先秦儒家哲学、佛教哲学、宋明理学以至整个中国哲学的重要内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先秦是儒家心性之学的创立时期。孔子对心性问题论述不多,但其“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性相近也...
112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存理去欲,对传统伦理思想的总结,朱子从理本论思想出发,又批评了胡宏天理人欲同体的思想,认为“本体实然只一天理,更无人欲”,强调天理人欲之辨中理的主导地位,反对把理欲混为一体。由此,朱子在对以往理欲之辨的总结中,提出了自己的独具特色...
112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佛道二教是中国最主要的两大宗教。一般说,佛教长于治心,以心性哲学和思辨哲理来论证其教旨教义,发挥宗教消除内心紧张,求得心灵安宁的社会功能;道教长于养身,通过修炼,得道成仙,与大自然合一,宣扬道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但佛道二教均有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