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98 条
2021年
6627 条
2022年
9588 条
2023年
9083 条

颗粒列表

共 25298 条 71 / 1687
105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代学者蔡清对朱子文化的传承,蔡清的学说出现于朱子学的发展由独盛到稍衰的转变时刻。蔡清是在与明代前期心学派的论战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的。蔡清生活的时代,正是明代陈献章心学盛行之时。心学派把朱子学说视为异端邪说,极力攻击。在反击...
105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代学者陈琛对朱子文化的传承,陈琛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综合了各家思想的特点于一身。在陈琛的世界观中,理是通过一而和太极、虚、道、天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具有相类似的含义,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本原。陈琛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根本...
105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陈琛的世界观中,理是通过一而和太极、虚、道、天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具有相类似的含义,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本原。陈琛在《圣人所由惟一理》中说:“理非有物也,当然而已矣!气有参差杂扰,而所谓当然者,则皆万古而不易也。”在陈琛看来,理不是具体...
105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陈琛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根本。作文立政皆当以识为先,而识则本于学。学术疏陋则识见浅近,而于文与政两无一得。人的学问高下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弱,是由其学习决定的。
105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陈琛的历史观中,最为突出的是用元气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他的这种思想,吸取了道家的精气说。陈琛的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人性的观点是与其上引元气决定论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看来,地理环境的差别,性质的差别,可以影响人的性情。这一观点显然是不科学...
105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代学者张岳对朱子文化的传承,主张理得之于意诚,反对以私假(术)求之,主张致知只有格物,反对致良知,主张知行为二,反对以知代行的知行合一,主张天意即人心,反对以人心为道心,主张用才,反对用术。
105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阳明认为,人心是宇宙的本体,是无所不包的。王阳明说:“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王阳明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以至各种道德规范都说成是心所派生的,把心作为是贯内外、彻幽显、...
105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阳明等认为,致知就是“明本心”“致良知”。在王阳明看来,良知即天理,致即行;人们只要除去私欲蒙蔽,依照良知去做,即能致知。王阳明反对朱子学的格物致知,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105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针对朱子提出的知先行后论,王阳明认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二者没有本质区别。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把...
106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当时“人欲横流”、社会不安定的根源是由于王阳明“以人心为道心,以气质为天性,生心发事”造成的。在张岳看来,只有使人知礼义,社会才能安定。“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三纲五典所以系天常立人极者,虽匹夫匹妇莫不知其当然”。张岳认为,...
106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张岳基于其社会治乱全在于君主的观点,劝君主要爱惜人才。他说:“明主之于人材,其长养成就之也。如天地之于万物,甘苦小大皆有以全其生,其因材录用之也。如匠师之于众木,寻尺斫削务有以尽其用。故世无不用之材,材无不当之用。此所以能兼总群略...
106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由黄榦开其端的朱子学中的三种思想倾向,在元代北方朱子学学派中都可以找到代表人物,可是元明北方朱子学派没有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思想基础。但是,北方朱子学派呈现出了朱子学中气论实学的思想倾向,以郝经、刘因等为代表。他们从朱子的笃行出发,...
106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学者对朱子文化的传承,清代的学术思想,大致可以乾嘉汉学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即朱子学的复兴时期。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将近两个世纪,是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
106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学者李光地对朱子文化的传承,李光地是朱子的崇拜者,《清儒学案》中说“安溪学博而精,以朱子为依归”。李光地的思想涉及许多方面。他恪奉程朱,研求经术义理,尤深究天人性命之精微,以及兵农礼乐之经纬,他于律吕、音韵、历算等,亦称有得。
106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学者李光地复兴朱子学,李光地是朱子的崇拜者,《清儒学案》中说“安溪学博而精,以朱子为依归”。李光地说:“朱子之门,守章句,践规矩,故其学于诸家为无弊也。象山之学,见之者慈湖,闻之者姚江;由其言,‘六经’不可作也,文、武之道尽矣...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