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98 条
2021年
6627 条
2022年
9588 条
2023年
9083 条

颗粒列表

共 25298 条 69 / 1687
102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金履祥在思想上一本朱学,与其师王柏一样,对朱学的推进也同样落实在学术性的考辨上。但金履样的知识背景似乎要比王柏更坚实与广博,史称“凡天文、地形、礼乐、田乘、兵谋、阴阳、律历之书,靡不毕究”。这种知识背景决定了金履祥在将朱学推向学术...
102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黄震对文本考订视阈下的朱子学,就学术的类型来看,朱学由思想向学术的转型,在北山一系中已基本上得到了呈现,对儒家经典的义理阐释在得到保持的前提下,经学更在文献与历史考证上得到推进,其中金履祥的历史研究更是溢出了经学的范围,而进入了史...
102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应麟对思想表达方式视阈下的朱子学,在晚宋朱学由思想向学术化转型的过程中,北山一系与黄震的工作,思想上的诉求还是占着较大的分量,在王应麟那里,思想诉求的分量似乎要冲淡许多,而学术的色调则变得非常浓,甚至于在学术范式上也渐成形,垂范...
102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元代学者对朱子文化的传承,在一些文化史论著中,元代多被认为无足轻重,或被看作宋明之间的过渡。随着对元代思想文化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仅仅把元代当作宋明之间的过渡,是有失公允的。事实上,元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
102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北方学者对朱子文化的传承,分别为鲁斋学派与静修学派,传统上,一直都将南宋学者赵复的北上,当作程朱理学在北方得到发展的一大转机。赵复师承不详,时人以其学旨,将其归为程朱之门。赵复也的确对理学在北方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102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鲁斋学派元代学者对朱子文化的传承,元人虞集曾高度肯定许衡对元初朱子学传播的贡献:“使国人知有圣贤之学而朱子之书得行于斯世者,文正之功甚大矣。”
102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许衡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理”(亦即“道”)。“道是日用事物当行之理”,“道者,天理之当然。”许衡对“理”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早年他认为:“太极之前,此道独立。道生太极,函三为一。一气既分,天地定位。万物之灵,惟人为贵。”
102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人曾评论说:“鲁斋力行之意多”,“盖真知实践者也”。的确,许衡十分重视“践行”,不过,他又强调力行必须有真知,只要知得真,就能行得力。在知行问题上,许衡的看法比较复杂,对朱子的知行学说既有继承又有发挥,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02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理学家普遍关心人性问题,许衡也不例外。他的人性论观点虽然直承程、朱,但在揭示人性内涵、解释人性善恶、提倡人性修养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值得注意。
103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精修学派元代学者对朱子文化的传承,刘因(1249—1293),字梦吉,河北容城人。因慕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说,名其斋为“静修”,后世遂以静修先生称之。在精神气质上,刘因属于理学家当中追求洒落境界的那一路人物,如周敦颐、邵雍、程颢。...
103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刘因早年接受程朱的理一元论,认为天地万物从一个共同的根源产生,并且可以归结为同一个原理:“天地之间,理一而已。爰执厥中,散为万事。终焉而合,复为一理。天地,人也;人,天地也。圣贤,我也;我,圣贤也。”刘因所说的“理一”或“一理”,...
103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气相作用这又表现为同气相吸与异气相斥两个方面。所谓同气相吸,是指,如果某两个事物的气属于同一类,那么,这两个事物就会相互感应,乃至相互召唤。
103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医用药遵循同类原则,刘因认为其根据是同气相通的原理:“人禀是气以为五脏百骸之身者,形实相孚而气亦流通。其声色气味之接乎人之口、鼻、耳、目者,虽若泛然,其在我而同其类者,固已吻焉而相合,异其类者固已拂然而相戾,虽其人之身亦不得而相...
103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刘因对朱子学术观点象数论,表明他对宋代理学的了解和吸收已经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刘因文集中有好几篇谈到象数问题。
103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自然界中事物相互牵制形成生态平衡:“岭南多毒,而有金蛇白药以治毒;湖南多气,而有姜、橘、茱萸以治气。鱼、鳖、螺、蚬治湿气而生于水,麝香羚羊治石毒而生于山。”他认为,这其中包含着气不孤生的原理:“盖不能有以胜彼之气,则不能生于其气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