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98 条
2021年
6627 条
2022年
9588 条
2023年
9083 条

颗粒列表

共 25298 条 65 / 1687
96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楚辞》最早的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本十六卷,东汉王逸增订注释,为《楚辞章句》十七卷。北宋晁补之删《九思》篇,成《重定楚辞》十六卷,又选历代受屈氏影响较大之文,编《 续楚辞》《变离骚》各二十卷(均佚)。复有洪兴祖对王逸本修订,成《楚辞补注》十七卷...
96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校勘韩愈文集的专著。韩愈死后, “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朱子则以为方氏偏信阁本、古本,“虽有谬误,往往曲从;它本虽善,亦弃不录”,因而在方本基础上,重加核订,“凡方本之合者存之,其不合者一一详为辨证”,作 《韩文考异》十卷,此集既...
96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 (一)论韩愈,(二)论欧阳修,(三)论王安石,(四)论曾巩,(五)论苏轼,(六)论时文与古文。
96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对唐宋古文家有过较为深刻的认识和评价,一方面肯定他们文学方面的成就,一方面批评他们主于文次于道的倾向,对韩愈的批评尤其如此。朱子对韩愈的评论集中于《韩文考异》《读唐志》及《朱子语类》中。《韩文考异》成于晚年多病之时,又遭“伪学之禁”,乃...
96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的行动大为赞赏。但也批评韩愈之学的“不全”,一是在儒学理论上“只说到正心、诚意,而遗了格物、致知”;二是在儒学实践上,只晓得大纲,而“不去践履玩味”,“不曾向里面省察,不曾就身上细密做工夫”。
96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他说:“韩文公第一义是去学文字,第二义方去穷究道理”,所以是一种“倒学”。
96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批评时人于韩文“知其力去陈言之为工,而不知其文从字顺之为贵”的弊端。体现了朱子欲以自然平易之风,力矫宋以来奇涩新巧之弊的愿望。
96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语类》载其晚年所论甚多,如“韩文大纲好”,“韩退之议论正, 规模阔大”,“退之文字尽好,末年尤好”。《韩文考异》中,更就具体篇章,肯定韩文“文气笔力之盛,关键纪律之严”,“反覆曲折,说尽事理”,“语意接连,文势开阖”等等。
96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论古文家有个基本思路,即把文章的理论内容是否合道作为根本评价标准,进而探究作者立身进德之序,而从学道作文孰先孰后、孰本孰末找寻原因。所以他论欧阳修等古文家便有一个基本观念:以文自立,因文得道。“韩退之及欧、苏诸公议论,不过是主于文词,少...
97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与韩、欧、苏、曾不同,朱子论王安石并没有使用“因文得道”“倒学”之类的模式,主要原因是王安石并没有以作文为一生事业,他的熙宁变法在政治上的影响要比其文学大得多。
97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他说:“介甫是个修饬廉隅孝谨之人……论来介甫初间极好,他本是正人,见天下之弊如此,锐意欲更新之,可惜后来立脚不正,坏了。”朱子赞同改革,但其改革的内容方法与王安石并不相同,至于他批评“立脚不正”,却正是政治家所考虑的大事。“财利兵革”正是...
97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谓“荆公德行,学则非”,“神宗令介甫造《三经义》,意思本好。只是介甫之学不正,不足以发明圣意为可惜耳”。
97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这其实是他的偏见。王安石是个具有卓越识见和创新精神的政治改革家,他的文章也无例外地表现出这种识见和创新。他的文章取法孟、韩,简劲精洁,瘦硬通神,而用意深刻,与理学家所倡平易自然不同,所以朱子说他“文暗 ”。至于说巧,则与朱子反对当时文坛文字...
97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论宋代古文家,朱子往往欧王曾并提,虽分论各有同异,而最推崇者为曾巩。《朱子语类》言:“曾南丰文字又更峻洁,虽议论有浅近处,然却平正好。”《朱子语类》 还载,朱子说,陈师道(后山)尝携文谒曾巩,曾巩爱之。适欲作一文,事多,托后山为之,且授以意...
97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集中代表,至南宋时,苏轼的文学艺术早已蜚声国内,出现“人传元祐之学,家有眉山之书”的盛况,甚至孝宗皇帝也特赠“太师”,亲制赞文,称苏轼为“一代文章之宗”,有“雄视百代,自作一家”“跨唐越汉,自我师模”之论。朱子却站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