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婆瑟鸡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300
作品名称: 耶婆瑟鸡寺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289.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寺庙-文化遗址-中国

作品简介

耶婆瑟鸡寺,据《悟空入竺记》称:安西(今库车——引者)境内“有耶婆瑟鸡山,此山有水,滴溜成音,每岁一时,采以为曲,故有耶婆瑟鸡寺”①。在宋《高僧传》卷3《唐丘慈国莲花寺莲花精进传》也有类似记载称:“安西境内有前践山,山下有伽蓝,其水滴溜成音可爱,彼人每岁一时采缀其声以成曲调。故《耶婆色鸡》开元中用为羯鼓曲名,乐工最难其杖撩之术。进寺近其滴水也。”南卓《羯鼓录》则把这首著名的龟兹乐曲写成《耶婆色鸡》。可知耶婆瑟鸡即耶婆色鸡。这里所称耶婆瑟鸡山、耶婆瑟鸡寺;前践山、前践寺很可能就在今克孜尔千佛洞地区,耶婆瑟鸡系译音,前践可能是译意,所以两者在同一地点,因为现在那里仍有“千滴泉”,又称“泪泉”。 现在于克孜尔千佛洞所在地明屋达格山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苏格提沟,维吾尔语意为柳树沟,那里有一个半环形的陡峭岩壁,拔地而起,有一股泉水从苏提格沟上面的石壁裂隙中渗出百多个大小粗细不等的水柱,昼夜不停地沿山谷滴落至清澈如镜的水潭内,发出沙沙落水的绝妙音响,然后流向沟外,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泪泉”。 关于“泪泉”,维吾尔族民间有一个令人感怀悱侧的传说。相传古代龟兹国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爱上了一位民间小伙子,国王反对他们相爱,想方设法要拆散他们。于是命令那个小伙子到克孜尔开一千个石窟,才允许成婚。小伙子为了爱情,竭尽全力挖掘,年复一年,眼看快要成功时,国王却诳称公主已死,小伙子顿感悲痛和绝望,加之劳累过度而死。公主等了一年又一年,不见恋人归来,便亲自前往小伙子挖洞窟的地方寻找,但见到的却是不堪重负的小伙子的尸体。公主只好抱着尸体痛哭不止。传说这里的滴水就是公主的泪水,由此汇成了名闻遐迩的“泪泉”。 据说当时龟兹有一位著名音乐家,十分同情这对为坚贞爱情而死的恋人,曾亲自跑到泪泉边,倾听着泉水流入泪泉的声音,景仰着公主与小伙子的爱情悲剧,谱写成一首动人的新曲,清新悦耳,成为当时龟兹名曲。为了纪念这一对恋人,即伴泉修一佛寺。由是这二山、寺、泉名扬西域。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