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组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271
作品名称: Ⅰ组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4/001
起始页: 0304.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879.41
主题词: 壁画-美术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居岩壁最上方。是一列裸体女性舞蹈图像和一个斜卧的男性形象,共刻画10个人物形象。其中女性9人由右向左,逐渐缩小。每3人之间,有一组对马图形。男性形象居左端,作斜卧姿势,面对女像(图129)。 这组群像不仅位置高,而且形体大,特征鲜明。最右侧的女性最高,达2.04米。女性均头戴高帽,帽上一般饰翎羽两支,斜向左右。唯画面最右侧女性的帽饰为一直立杆状物,有别于其他女性。脸庞均偏长,眉弓发达,大眼高鼻小嘴唇,显示出女性秀美的形象特征,颈脖细长、胸部宽大、细腰、臀部肥硕、两腿修长,小腿微弯曲。右臂平举,右肘上曲,五指伸张。左臂平伸,左肘下垂,五指亦张开。从人物的神态看,应是表现舞蹈的姿势。从人物双脚的方向看,她们都面向“双马”图形。 斜卧的男性形象,裸体,通体涂朱。面部轮廓比较粗犷,下颏较窄,大嘴,有胡。胸和臀部都不若女性那样肥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刻画了勃起的生殖器,且指向女性方向。在阴茎的根部,还着意表现了睾丸。 两组对马图案,一组位于右起的第三、四人之间。对马的头,前腿和后腿,彼此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马长头长颈,身体细瘦。尾垂于下,通体涂朱。另一组对马,位于右起第六、七人之间。形体特征基本同前,只是突出刻画了雄性的生殖器官,彼此相接。未涂颜色。 在这一组主体人物的下面和旁侧,还可以隐约看到一些已经漫漶不清的人物轮廓。如在右起第六人的右腿旁侧,即可以见到一个还比较清晰的人头及又一双人腿,两手、上身的刻线虽已相当模糊,但仍依稀可辨。这一实例表明,这组巨型女像,还不是这处岩画的最早作品。在此之前,还有过时代更早的人物形象。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帷幕初揭时,就策划、设计并组织出版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应该说,它在当年,是紧密呼应时代要求而出版的一套好书。在这套丛书中,我应命承担了《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当年交出的,其实并不是一本专著,而只是将手边积淀了丝路文化痕迹的部分论文,编集在一起,交了卷。本书内容包括: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研究;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唐西州白水镇初考;尼雅考古与精绝文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