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1070
专题名称: 婚姻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2/001
起始页: 0069.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新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婚姻习俗。这里仅择几个民族的传统婚嫁礼仪略为介绍。 维吾尔族的婚礼隆重、热烈。领取结婚证后,选择一个好日子举行婚礼,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歌舞庆贺,热闹非凡。结婚这天,新郎由亲友陪伴着到女家迎亲。一路上弹琴打鼓,兴高采烈地来到女家举行“尼卡”(证婚)仪式,这种仪式由阿訇或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询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待新郎新娘肯定回答后,便把用盐水浸泡过的馕分给他们吃,意为“同甘共苦,永结良缘”。随后,由善于即兴咏唱的亲友代表女方家唱告别歌,勉励新娘做个好媳妇,新郎做个好丈夫。新娘告别家长之后,便蒙上盖头上彩车,在迎亲队伍的簇拥下,和新郎一起来到婆家。一路上吹吹打打,新郎还要不断向祝贺的路人施礼道谢。来到新郎家后,要举行“揭盖头”仪式。亲友们围着新娘,唱起喜歌。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新郎或者男方的一位客人将新娘的盖头轻轻揭下。之后客人入席吃喜宴。晚上举行麦西来甫,大家尽情地唱歌跳舞,尽情欢乐。婚后第二天早晨,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陪同下,分别去向岳父母、公婆行礼问安。婚后一周内,双方家里彼此宴请亲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维吾尔族婚礼增添了不少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 哈萨克族的婚俗习惯是同一个部落不能通婚,如欲通婚必须超过七辈,联姻的人家必须相隔7条河。哈萨克族的婚礼朴素而热闹,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同的是:不用毛拉主持婚礼,而是由伴郎、伴娘和大家一起唱歌,通宵达旦。婚礼当天,草原上的亲朋好友都来祝贺。之后举行叼羊、赛马、摔跤、姑娘追等活动。晚上举行歌舞晚会,阿肯们弹着东布拉,唱着欢乐的歌,为新人祝福。 高原民族塔吉克族的婚俗饶有风趣。婚礼历时3天,热闹隆重。第一天,新郎新娘要在自己家中打扮和准备。新郎要头戴缠绕红白两色布条的帽子,新娘要戴系有红白两色绸条的戒指。第二天,新郎骑高头大马,在亲朋簇拥下,去女方家迎亲。携带迎亲厚礼——一头肥羊,新郎要当众喝光新娘代表敬献的两碗放了奶油的牛奶。新郎饮毕下马,新娘奶奶要向新郎肩上撒些面粉以示祝福。新郎新娘交换缠有红白布条的戒指。晚上,阿訇为新婚夫妇证婚,令他们共饮一碗盐水,各吃一块羊肉。洞房花烛之夜,新郎在新娘家度过。第三天早晨新郎新娘同骑一匹马回到男方家。一路上,男女青年奏乐歌唱,十分热闹。马到门前,儿媳妇要在马背上喝完婆婆端上的两碗加了酥油的奶茶才能下马。然后踏着红毡,步入新房,表示新生活的开始。这天,宾客要欢歌对舞直至日落西山。 俄罗斯族婚姻比较开放自由,与汉、维、哈、蒙等民族都通婚,其中与汉族通婚较多。婚礼特别隆重,新郎新娘去东正教堂,由神甫主婚、祝福,宣布“天主新配合的人不能分开”,唱诗班高唱赞美歌。仪式完毕,设席宴客。宴后举行舞会,新人先领舞,而后宾客亲友起舞,3天后,新郎送新娘回娘家。新娘父母端出面包和盐水,女儿、女婿各吃喝一些,这象征“生活”。然后端出酒,小两口各喝一杯,象征“美满和甜蜜”。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