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小麦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366
专题名称: 龟兹小麦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079.pdf
专题类型: 粮食

专题描述

新疆是我国最早栽培小麦的地方。早在4000年前,天山南北的绿洲地区已开始栽培小麦。在龟兹邻近的罗布泊,发现的罗布泊晋木简中,详细记载了楼兰屯田军种植小麦等作物情况。一木简正文是:“将张金部,见兵廿一人,大麦二顷,已截二十亩。下〓(糜)九十亩,溉七十亩。小麦吾卅七亩,已截廿九亩。禾(粟)一顷八十五亩,溉二十亩,锄五十亩。”同简背文是“将梁襄部,见兵廿六人,大麦六十六亩,已截五十亩。下〓八十亩,溉七十亩。小麦六十三亩,溉五十亩。禾一顷七十亩,锄五十亩,溉五十亩”。这些说明,汉晋时期,包括龟兹在内的各地屯田军都种植了小麦、大麦等作物。《北史·高昌传》载:龟兹邻近的“高昌谷麦一岁再熟”。已知利用光热条件进行两熟生产。唐代,小麦生产仍主要分布在今东疆和南疆的哈密、吐鲁番、焉耆、库车、疏勒、莎车、和田一带,不仅平原地区广泛栽培,高海拔寒冷地区也有小麦生产。《大唐西域记》载,阿耆尼国(今焉耆)种植宿麦(冬麦)。这一时期出土文书中还有大量关于小麦租税、借贷的文契,租契中有的租额每亩高达小麦二斛二斗,可见当时生产水平已不低。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