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图澄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唯一号: 320930020210000882
人物姓名: 佛图澄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40/001
起始页: 0219.pdf

传略

佛图澄西晋、后赵时龟兹高僧。原姓帛。据称“诵经数百万言,善解文义”,相传善神咒。《佛教人物大辞典》载:“相传善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杂胭涂掌,千里外事皆现掌中;如对面相见,又能听铃音而言事,无不效。”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已79岁高龄的佛图澄来到洛阳,欲建寺传法。东晋咸和五年(330年),石勒称帝后,他用法术,即用钵取水,烧香咒之,生青莲花,光色曜目,取得石勒的信任。《晋书·艺术传》谓其“妙通玄术”。利用他的变幻魔术参与石勒的军政机要,时人称其为“神僧”或“大和上”。由于石勒、石虎父子崇信佛教,民皆受佛,在其统治的地区,建佛寺大小凡893所。佛图澄前后门徒达万人。天竺、康居名僧严佛调、须菩提寺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前来从他学佛,中国名僧释道安、竺法雅寺也来听他讲说。著名弟子有法首、法、法常、法佐、僧惠、道进等多人。其极为重视戒学,平生滴酒不沾,过午不食,非戒不履。对于古代相传的戒律,并多处进行了考校。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