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笈多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唯一号: 320930020210000217
人物姓名: 达磨笈多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233.pdf
籍贯: 南印度

传略

南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刻苦好学,为提高自己的佛学素养,曾遍历印度大小乘各国及主要寺院,因而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为到中国传播佛教,从迦毕试国(今阿富汗境内)东越葱岭经疏勒,约于公元585年到龟兹,停住王寺两年,一边学习东方语言,为其日后去中原做准备,一边为龟兹僧众讲说《释前论》、《如实论》。因为龟兹王笃信大乘佛教,听到达磨笈多的宣讲,开悟、受益颇多。为此每讲必到,朝夕相伴,深受龟兹王赏识,坚留不放。于是达磨笈多只好悄悄离开龟兹,从小路经焉耆、高昌、伊吾东行,于隋开皇十年(590)冬十月至长安,隋朝政府给他以优厚的待遇,让在各寺中居住,专力译经。在28年中共译出佛经7部31卷,其中较有名的有《摄大乘》、《药师本愿》、《起世》、《缘生》等。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619)死于洛阳。达磨笈多是因仰慕大唐文明东来传法的较早的高僧,因为受他的影响,自他以后,印度阿质达霰、达磨战湿罗等人先后来到唐朝传法译经。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