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滴灌扎根戈壁大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过30年》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491
颗粒名称: 节水滴灌扎根戈壁大漠
其他题名: 新疆水利建设成就扫描
分类号: TV211
页数: 3
页码: 111-113
摘要: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天山南北。30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水利工作者以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孜孜不倦、矢志不渝地进行水利建设。从70年代的挖水渠到乌鲁瓦提等大型重点水利枢纽的建成,再到今天被称为“绿色走廊”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以及为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提供水资源保障的准东供水工程的建设,整整30年的励精图志,创造了新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水利建设业绩。其试验、推广和发展均具有鲜明的新疆特色。全疆棉花膜下滴灌亩均净收益为867.5元,膜下滴灌较地面灌亩均增收240元。全疆棉区棉农户均面积为10亩左右,若实施膜下滴灌,则每户净增收入2400元,对农民的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 新疆 水利 供水工程

内容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天山南北。30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水利工作者以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孜孜不倦、矢志不渝地进行水利建设。从70年代的挖水渠到乌鲁瓦提等大型重点水利枢纽的建成,再到今天被称为“绿色走廊”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以及为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提供水资源保障的准东供水工程的建设,整整30年的励精图志,创造了新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水利建设业绩。
  水利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水行政主管部门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围绕我区确定的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及时调整思路,确定了以“三河一区一带”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布局,通过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水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了以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不断探索、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服务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全疆水利建设投资总额累计达415.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的76.6倍。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等大型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管体制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等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全疆地方系统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71座,总库容101亿立方米;重点引水枢纽工程120座,堤防工程总长6286公里;全疆灌溉渠道总长35万公里(已防渗13万公里);人工绿洲扩展到7万多平方公里;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679平方公里。
  全区年均节水40亿立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农业节水工作放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位置,切实将农业节水建设作为一项重大革命性措施加以落实。2007年,中央出台了有关文件,确定了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这些都为新疆农业节水工作的大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机遇。新疆在明确了新疆节水建设发展方向的同时,相继制定出台了《全疆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节水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农业节水政策,进一步确立了新疆新时期一系列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制度,对加强和规范农业节水建设、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疆开展大规模农业节水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新疆节水建设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的各种类型防渗渠到田间节水的标准沟畦灌、细流沟灌、小畦灌、长畦短灌、沟植沟灌、膜上灌等非工程措施到本世纪初开始建设的高标准喷灌、滴灌、低压管道水灌溉,历经70年代试验总结阶段、80年代推广阶段和90年代以来,以渠道防渗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发展阶段。在政策扶持力度、资金投入和节水技术的研发、技术推广、管理模式、实际效益等方面都有了由量到质的飞跃变化。目前,新疆渠道建设由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19.7万公里发展到35万公里,增加15.3万公里;防渗渠道由0.17万公里发展到13万公里,增加12.83万公里,防渗率由0.9%提高到37%。田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从无到有,发展为1400多万亩(地方614万亩),堪称全国之最。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6,毛灌溉定额由1000多立方米/亩降到700立方米/亩;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3000余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44%;灌溉面积由3899.33万亩发展到7300万亩,增加87.2%;粮食灌溉水分生产率由“九五”末的0.49公斤/立方米提高到0.7公斤/立方米。全疆“供水到户”面积占农田灌溉面积的85%,亩均节水31立方米以上,亩均减少农民不合理水费支出4.5元,受益人口700多万。与1978年相比,目前,全疆年均节水量达40亿立方米以上。
  科学管理为节水“护航”
  新疆的节水灌溉工程在组织管理上,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天山杯”竞赛为组织手段,建立党政领导包干责任制,动员农牧民群众集资投劳,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党政领导的积极性。
  在经营管理上,形成了地方的农民用水户协会、非农企业、灌溉管理公司、农民联户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这些经营管理模式为今后实现节水增效、经营管理、发展农业节水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其具体做法,一是采用灌溉公司+农户模式:即由项目所在乡镇政府成立管委会,负责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土地使用权及灌溉设施交由有经济实力的个体经营,管委会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即在管理上实行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完成目标内容超额部分实行奖励;不能完成的实行惩罚这种形式将经济利益和效益挂钩,效益明显,节水灌溉工程也得到良好的维护。但需要有相当实力的经济实体作为支撑。采取这种形式的有哈密市的南戈壁项目区,博乐市的贝林哈日莫墩项目区等。二是成立水管站,负责主系统运行管理,受益农户负责本户田间设备管理。农户按照水管站制定的灌溉方案及时安装好自己的田间灌溉设备。灌溉结束后农户负责守收回设备自行管护,设备损坏后自己负责维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田间设备交由农户自己管理,增强了责任心。这种形式是目前我区节水示范项目采用比较普遍的方式。三是项目建成后,交由项目区农户自行管理。农户选择几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劳动技能和责任心强的农民组成专业灌溉小组,专门负责灌溉系统运行管理。农户除交纳水费外,每户还按亩交纳一定的灌溉管理费作为灌溉小组的报酬,工程维修等费用由受益区农户分摊。这种农民自主管理的模式,责、权、利明确,工程管护落实。采用这种方式的有昌吉州奇台县、博州温泉县等。
  在项目建设管理上,推行了农业节水专业施工资质认证管理制度,规范了农业节水建设市场;在中小型节水灌溉项目管理中,参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以推行“三项制度”为核心,制定出台了项目管理办法和检查验收制度。
  农业节水增效增收
  有效缓解农业缺水危机。与大水漫灌相比,通过以节水工程建设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疆的农业年节水量均在10亿立方米左右。膜下滴灌、喷灌等田间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新疆农业用水瓶颈,实现了节水、抗旱、增产、增效。在农业灌溉用水不增加的前提下,不仅有效缓解了农业缺水危机,显著提高了灌溉保证率、改善了灌溉条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些区域还通过农业节水,削减农业用水,为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增加了农业用水的附加值,用节约出来的水资源保障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增产增效,经济效益显著。膜下滴灌是新疆一项先进实用普及率最广的高效节水技术。其试验、推广和发展均具有鲜明的新疆特色。如: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效益为:亩均皮棉产量为129.3公斤/亩,较地面灌亩均增产23.7公斤,增产率22.4%。棉花膜下滴灌平均灌溉定额为330.2m3/亩,较地面灌亩节水391.6m3,节水率154.3%。全疆平均膜下滴灌的水效益为5.32元/m3,较地面灌水效益提高278%,膜下滴灌的投资收益优于地面灌。全疆棉花膜下滴灌亩均净收益为867.5元,膜下滴灌较地面灌亩均增收240元。全疆棉区棉农户均面积为10亩左右,若实施膜下滴灌,则每户净增收入2400元,对农民的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促进保障生态环境。一是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塔里木河综合治理方案中明确了要把抓好源流区灌区节水作为塔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缓解下游生态危机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塔里木河已成功实施9次调水,下游生态植被大大改善。二是新疆作为全国的重点牧区,草地畜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实践证明,一亩节水灌溉饲草料地产量可达一吨以上,是中等天然草场产草量的数十倍,可保护天然草场20—100亩,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三是发展节水灌溉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水环境改善,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维护生态环境。
  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种植结构不统一,错综复杂的“插花田”是新疆长期形成的不利于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的种植模式。农田有田间大埂,一户农田一条埂,一整片条田分属几十户农户种植,每家每户仅占十几行。很多农户一家30—40亩地分属在3—4个不同的地块,不但播种、施底肥麻烦,而且不便于计算机耕费、籽种费,管理困难。为此,新疆开始在部分地、州、市大力实行土地置换。如塔城地区沙湾县通过抓阄重新全配土地,现在3—4户人家就拥有一整片条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便于耕种、铺设管道,为实施膜下滴灌创造了条件,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
  拉动内需,开拓农村市场。近几年,新疆已有多个企业转产节水灌溉设备和器材,不仅增加了城市下岗职工就业机会,还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新疆节水灌溉的普及和推广,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知识出处

走过30年

《走过30年》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文集分理论政治篇、经济篇、社会、科教文化、军队等篇,收录了《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民构筑社会保障长城》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