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乐奏有于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过30年》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478
颗粒名称: 万方乐奏有于阗
分类号: D633
页数: 5
页码: 56-60
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高度重视做好民族工作。从1983年开始,自治区连续26年把每年的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通过开展主题活动,集中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同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政厅和新疆军区政治部从各地、各部队层层推选出来的双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中,遴选出19位报告员组成自治区双拥模范事迹报告团,下设3个分团,先
关键词: 新疆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

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高度重视做好民族工作。从1983年开始,自治区连续26年把每年的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通过开展主题活动,集中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社会氛围
  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自治区党委每年都要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前对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做出安排部署,并专门下发《安排意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2002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主题。如2005年以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为宣传教育主题。2006年以“双拥共建”为活动主题。2007年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为主题。2008年以“畅谈辉煌成就,携手团结奋进”为主题。通过每年的主题活动,打牢民族团结、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基础,营造了和谐、团结、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级党组织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每年都对民族团结教育进行全面安排和精心部署,普遍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抓民族团结、人人关心民族团结、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格局。
  自治区党委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认真研究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和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努力掌握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全区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以损害民族团结为耻,以维护国家统一为荣、以危害国家统一为耻的政治环境。自治区把有关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写进教材、走进课堂,在各族青少年中大力开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宣传教育,努力让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深深扎根,使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与此同时,各地各单位都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习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中之重。每年都以“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契机,集中向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宣传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重要意义,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及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各族干部群众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重要性的认识,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2007年,我区各族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温家宝总理视察新疆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2008年根据中央部署,自治区首先在区直机关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鄯善县、富蕴县以及新疆农业大学、新疆有色集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投身建设新疆的伟大征程。
  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真切认识到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人民遭殃。回顾这些年我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所以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各族干部群众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断深化对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认识,能够正确辨别是非,能够用正确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问题。
  创新活动内容塑造团结楷模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自治区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赋予民族团结教育以新内容,力求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成效。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自治区党委都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的主题和重点,做到年年有新内容、新要求、新发展。
  这些年来,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能够持续深入开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主题、内容和方式,努力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各地各单位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努力与本地的各项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办学习班、座谈会、演讲会、报告会、知识竞赛、开展歌咏比赛、送温暖、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自治区及各地新闻单位不断加大对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报道力度,精心筹划、周密组织,开设专题、专栏、专版、专访等栏目,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大篇幅的连续报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
  2006年,在自治区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政厅、新疆军区政治部等20多个单位联合召开自治区双拥工作研讨会,就“如何建立双拥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双拥工作蓬勃开展”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摸索新时期做好双拥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2007年,在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同新疆主流媒体举办“唱响“三爱’和谐发展”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维、
  汉、哈三种文字征文195篇。在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各新闻媒体都开设了《畅谈辉煌成就携手团结奋进》专栏,大力宣传我区在改善民生、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双语教育、落实三老人员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反映新疆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介绍各地各部门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新做法、新经验。
  从1982年开始,自治区连续5次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活动。自治区在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之后,专门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活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民族团结模范的评选标准、评选办法、表彰形式及奖惩办法等。按照“管理办法”规定,县级单位每两年召开一次、地州及厅局每3年召开一次、自治区每五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区县以上单位都坚持开展了这项活动。30年来,我区有744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1273名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表彰。140个模范单位和206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2008年9月,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自治区又隆重召开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全区涌现出的118个模范单位和247名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
  为充分展示26年来全区各条战线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的生动事迹和精神风貌,总结各地新鲜经验,引领人们精神需求,自治区多次组织挖掘并安排民族团结模范在全疆巡回演讲,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06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先后两次组织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的20多名记者赴全疆各地和驻疆各部队,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爱国拥军、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进行大规模的采访报道,推出了卡德尔·巴克、庄仕华、胡筱龙、王云、布茹玛汗·毛勒朵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同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政厅和新疆军区政治部从各地、各部队层层推选出来的双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中,遴选出19位报告员组成自治区双拥模范事迹报告团,下设3个分团,先后在自治区区直机关、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15个地州市、部分县市区、驻地部队及全国双拥办主任会议上进行巡回报告38场,直接听众3万多人次。
  2007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自治区主要新闻单位组成自治区“三爱”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新闻采访组,先后赴喀什武警边防支队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等6个模范单位,以及昌吉头屯河流域管理处职工朱丰儒等6位模范个人工作生活的地方,寻访典型足迹,探觅成长轨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团委、自治区民委(宗教局)、自治区青联共同组织开展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2008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了系列民族团结教育巡回报告活动:一是针对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歪曲宣传和攻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同自治区教育厅联合组织“双语”教育暨内地高中班、疆内初中班典型事迹报告活动,组成维语、汉语两个分团作巡回报告;二是根据中宣部、自治区党委关于学习宣传民族六连先进事迹的总体部署,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同新疆军区政治部组织“民族六连先进事迹报告团”;三是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联合组织“姜英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四是会同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自治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事迹报告团”;五是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委联合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活动。这些报告活动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形成了宣传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广的生动局面。
  巩固团结基础共同繁荣进步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自治区党委多年来始终要求各地各单位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团结求稳定、促发展,及时把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为此,各地各单位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扶贫帮困相结合,普遍建立了“扶贫帮困”工作责任制,实行了定点扶贫,使扶贫帮困工作层层有责任、层层有重点、层层抓落实。同时,还重视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实施“得民心工程”、大力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结合起来,想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盼,努力把民族团结工作落到实处,使广大群众亲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自治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加强。从2003年起,新疆率先对贫困地区205万中小学生实施“两免一补”2006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39万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为84个县(市)228万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21万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保证了全区所有贫困中小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从2008年起,在全区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两免”政策,并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为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综合素质、加快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自治区全面启动“双语”教育工程,通过对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免费实施两年的汉语教学,为在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行汉语授课奠定基础。在国家和内地省区的大力支持下,我区从2000年起在内地12个发达城市开始举办新疆高中班,90%以上招收少数民族学生。2007年扩大到28个城市、50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到5000人,力争“十一五”末达到1万人。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模式,我区从2004年开始在乌鲁木齐等8个城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主要招收地处边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当年招生1000人,2007年招生规模达到5000人,力争“十一五”末达到1万人。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自治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着力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切实抓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东风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广播电视进万,家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抓好乡镇文化站(室)建设,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牧民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看电影电视难问题,保障了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目前,全区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9个,公共图书馆94个,博物馆32个,广播电视台3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93.5%,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自治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2003年启动了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8年已在我区农村全面实行这一制度。同时,自治区在城镇全面推进济困医疗服务工作。目前,自治区和地、州、市已建立济困医院49所,各级大医院设立济困病床5500余张。与此同时,全民健康运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推进了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各地积极开展有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近3年来共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次)。2007年全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收入39.84亿元,人均收入2750元,其中南疆三地州劳务总收入16.41亿元,人均收入2119元。
  自治区从2004年起,在地震易发、多发地区实施抗震安居工程,计划用6年时间,让多震、易震地区的221万户群众全部住上抗震房。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412亿元,共新建、加固抗震房189.5万户,有836万群众入住新居,其中重点解决了南疆四地州农村贫困户和特困户的住房问题。2007年,我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83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31.3倍和25.7倍。
  全面推进和大力发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各族人民共同繁荣进步谱写新篇章,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作出新贡献。

知识出处

走过30年

《走过30年》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文集分理论政治篇、经济篇、社会、科教文化、军队等篇,收录了《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民构筑社会保障长城》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古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