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绸之路”命名刍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927
颗粒名称: “江南丝绸之路”命名刍议
其他题名: 兼议所谓“丝绸之路”的源头和起点在浙江
分类号: K203
页数: 3
页码: 224-226
摘要: 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丝绸之路有“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三个概念。这三条丝绸之路都以商旅为主,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的通道。据新华网浙江频道报道,2007年4月28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的关于发现“江南丝绸之路”的新闻发布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第四条丝绸之路——江南丝绸之路。这次新闻发布会是由浙江赛丽公司和北京创意村公司共同主办,由圣丹丝璐服饰公司承办。与会专家称,“江南丝绸之路”沿线的县乡和村落有着各具特色的丝绸产品和丝绸文化。
关键词: 新和县 丝绸之路 历史文化

内容

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丝绸之路有“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三个概念。这三条丝绸之路都以商旅为主,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的通道。
  据新华网浙江频道报道,2007年4月28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的关于发现“江南丝绸之路”的新闻发布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第四条丝绸之路——江南丝绸之路。所谓“江南丝绸之路”,就是贯穿江浙两省,北起南京,向西连接无锡、苏州、嘉兴、湖州、杭州、余姚,南端至绍兴的嵊州与新昌;“江南丝绸之路”从绍兴的嵊州、经杭嘉湖、苏州到南京,沿途以大运河和陆上驿道为主要交通线,嵊州是它的源头。这次新闻发布会是由浙江赛丽公司和北京创意村公司共同主办,由圣丹丝璐服饰公司承办。据介绍,这条“江南丝绸之路”是以种桑、织造、工艺等为核心的丝绸产业带,汇聚起种植文化、养殖文化、手工艺文化、丝织发展文化、织机技术文化等等。与会专家称,“江南丝绸之路”沿线的县乡和村落有着各具特色的丝绸产品和丝绸文化。“江南丝绸之路”可以串起沿线的丝绸名镇,以及这些地方精湛的丝绸技术、耀眼的丝绸产品和脍炙人口的丝绸故事。同年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江南丝路之源”学术成果发布上,与会专家称,“江南丝绸之路”和“江南丝路源头”,作为一个新的丝绸文化概念在浙江嵊州确立;而“江南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母体,是中国丝绸名扬海外的起点心脏。“江南丝绸之路”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在长期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而作为一个专门概念,在文化上表现为开放、开明与开拓;表现在经济上就是交流与合作,多元与交融;丝绸之路同样能反作用于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因为丝绸产业的发展最终使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成为民生富裕、社会祥和、文化繁荣的代名词。
  无独有偶,早在几年前,来自浙江湖州市的学者徐建新先生也曾考证后认为,古中国丝绸之路的源头和起点在湖州市。湖州是中国最早养蚕的地区,是蚕丝文化的发源地,丝绸之路应从源头走起。此“新说”现已编入浙江乡土教材,影响甚广。
  我们认为,浙江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之称,无论是1万年前的嵊州上山文化小黄山遗址,还是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以及4700年前的湖州良渚文化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无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悠久的蚕丝织物之一。这说明浙江先民早在新石器文化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世界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中国民间丝绸手工业普遍发展,官府也拥有规模巨大的丝绸手工业。时至先秦时期,长江上游的川渝、中游的两湖和下游的江南就已是中国蚕桑丝绸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从汉代开始,在这些丝绸生产一向发达的地区递次出现了三大名锦和三大名绣,成为中国丝绸文化的突出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特别是浙东相对稳定,北方大批士族开始南下,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丝绸逐步成为生产中心之一。大约从宋代开始,中国丝绸生产的重心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丝绸生产的最重要地区,至明代,已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
  我们承认,历史上浙江丝绸不仅早已“冠绝海内”,而且经丝绸之路获“丝衣天下”的美誉;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丝道”(有陆、海二道),是指中外贸易通道,这已约定俗成,不是指丝织品生产地,更不是指发祥地。
  江南地区以种桑、养蚕、织造、工艺等为核心的丝绸产业带,以此丝绸产业带为中心,这里汇聚着与丝绸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植文化、养殖文化、手工艺品文化、丝织发展文化、织机技术文化等,这些都是由丝绸产业派生而来,与中外“贸易通道”无多大关联。至于把湖州唐代的桥名“骆驼桥”、路名“黄沙路”,与“丝绸之路”的源头和起点联系起来,未免是牵强附会,它们最多是与“丝绸之路”文化相关联的一个反映罢了。同理,苏杭地区的织女传说,苏州盛泽镇的先蚕祠等这些所谓“遗址”、“遗迹”,也仅是江南丝绸文化生生不息、昌盛发展的不朽见证。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江南丝绸之路”命名值得商榷,而新提出的“江南丝绸之路”,更多的源于它的生产,至于所谓的“江南丝绸之路算得上是其他三条丝绸之路的母体”以及“丝绸之路”的源头在浙江省的嵊州、湖州之臆断,更是牵强附会,不能成立。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心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