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昆岗:沟通龟兹、于阗的十字路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重镇话新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452
颗粒名称: 三、昆岗:沟通龟兹、于阗的十字路口
分类号: K294.5
页数: 3
页码: 176-178
摘要: 昆岗是龟兹于阗道的必经之路,其地理位置特殊,是南下于阗北上龟兹的关键转接点,各个历史时期汉文文献资料都有记载:。资料证明,薛万备当时驻军为今天沙雅,是率轻骑沿和田河直进于阗。从以上资料可看出,作为沟通龟兹、于阗两地政治、经济、军孰文化的昆岗所起的作用意义重大。昆岗东接龟兹,南通于阗,西达郁头至疏勒,北抵姑墨,地理交通方面的四通八达,使得昆岗成为这条要道上当其要冲的关口。在军事上加快军队往来速度,稳固了政权;在经济上过往的商旅、僧人等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艰难跋涉辗转于“丝绸之路”的商旅、使节,昆岗是他们集结休整的最理想之地。
关键词: 昆岗 龟兹 十字路口

内容

昆岗是龟兹于阗道的必经之路,其地理位置特殊,是南下于阗北上龟兹的关键转接点,各个历史时期汉文文献资料都有记载:
  《汉书·西域传》载:“姑墨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
  《新唐书·唐书卷》载:“长史薛万备谓社尔曰‘公破龟兹,西域皆震恐,愿假轻骑羁于阗王献京师,社尔许之’。”资料证明,薛万备当时驻军为今天沙雅,是率轻骑沿和田河直进于阗
  《水经注》载:“入姑墨川水,注之导姑墨西北赤沙山,东南流径姑墨国西治,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土出铜及雌黄。”
  《往五天竺国传》云:“又安西南去于阗国二千余里。”
  《太平寰宇记》记载:“又从拨换正南渡思浑河,又东南经昆岗,三叉等守戍,一十五日程至于阗大城,约千余里。”
  《西天路京》称:“割鹿国(姑墨)又西南十日至于阗国。”
  《西域水道记》中载:“(和阗河)东北与葱岭河(叶尔羌河)合……阿克苏河从北来注之。又东,克勒底雅河(克里雅河)从南来注之。又东过布古斯孔郭尔郭境,北为额尔沟河。又东过沙雅尔城南。”
  《新疆探察史》载,1885年5月间,英属印度政府在孟买的民政官凯里和他的突厥语翻译达格列什从和田出发,沿河北上,至子里转东,经库车、库尔勒到焉耆。
  《亚洲腹地旅行记》载:五月九日“突然间我望见一队百只驴子的旅行团,装载着许多布袋,自南而北,从和田向亚克苏走”。“我坐起来,望见带白头巾的三个商人一天之前他们在从亚克苏到和田的路上”。五月十二日“我们在河槽中看见一团从亚克苏往南行的旅行队,看来好像是和田的四个商人似的”。
  《新疆游记》载:“库车有间道,逾沙漠,南通于阗,马行十日可达。”
  杨增新在1917年10月26日《呈明拟开由库赴和小路以便利交通文》中载:
  “查看由库车取道沙雅阿克苏两县所属边境以赴和田捷径一道,系沙漠与草地相间,并无居民,水草尚便,间有缠民牧放牲畜,亦间有土著缠商托运零星货物往来其间。惟沿途并无客店,行旅均需露宿,是以冒险来往者不多。现拟将此路设法疏通,当经委令和田县知事陈继善逐段履勘。兹据呈称自库车起程由小路二十二日即抵和城,较之大道之遇远,车马之劳顿,可省途程不止一半,便利实多。一面调查沿途戈壁有水之处,尚可开渠垦荒,此路一通,不待十年,附近村庄可期繁庶。计自和城起至阿克苏河口止一千一百二十余里,又自阿克苏河口起至库车南乡止四百余里,拟每七十里安一驴站。增新覆查开通此路,于军务、政务、商务均有裨益,且可开渠垦荒,徙民实边,为振兴实业,巩固国防之至计。”
  ——《补过斋文牍》甲集下
  1946年后,国民政府对此交通线曾作探索,沿途设有兵站,据勘查路线全长790公里。“由阿克苏至和田之交汇处,均可通行大车,由此交汇点至霍什拉克一段,多沿和田河之西岸行走,甚少居民与房舍”。
  从以上资料可看出,作为沟通龟兹、于阗两地政治、经济、军孰文化的昆岗所起的作用意义重大。昆岗处在三河交汇处,也是龟兹于阗道上的十字路口。昆岗东接龟兹,南通于阗,西达郁头至疏勒,北抵姑墨,地理交通方面的四通八达,使得昆岗成为这条要道上当其要冲的关口。在军事上加快军队往来速度,稳固了政权;在经济上过往的商旅、僧人等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车水马龙,行商坐贾,比比皆是,杂货纷呈,琳琅满目,肯定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场景。对于艰难跋涉辗转于“丝绸之路”的商旅、使节,昆岗是他们集结休整的最理想之地。以此推断,当时的昆岗对沟通龟兹、于阗等地政治经济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其影响意义深远。

知识出处

丝路重镇话新和

《丝路重镇话新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和,享有“汉唐重镇、龟兹故里、班超府治”之美誉。以“一关三城二窟一舞”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无不彰显新和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六件国家一级文物,两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库存500多件文物……印证了昔日新和的繁荣,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变迁。 本书收集了《科克阿斯曼古道前期考察报告》、《龟兹乐舞探幽》、《新和县历史文化介绍》、《寻访鸠摩罗什出生地》等论述新和县文化历史、建设等论文21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