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纺织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347
颗粒名称: (三)纺织业
分类号: F407.81
页数: 2
页码: 76-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纺织业发展,毛织物是龟兹境内的重要手工业。中原蚕桑西传龟兹以后,龟兹人在原有织毯技术基础上,织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丘兹锦”。
关键词: 龟兹 纺织业 印花棉布

内容

毛织物是龟兹境内的重要手工业。古代史书早有记载:《魏书·西域传》,“龟兹国……出细毡麋皮、氍毹(汉语地毯)”;《隋书·西域传》,“龟兹国..饶糜皮、氍毹”;《新唐书·西域传》,“跋禄迦,……即汉姑墨国..出细毡褐”。在原始社会中,龟兹人民就以各种兽、畜牧织成衣、毯等生活必要品。从出土的毛织物看,已有较多种颜色:红、绿、黄多色织物和红、棕、驼等单色织物;从组织结构看,有平纹和二上一下、二上二下等斜纹组织,疏密不一;经、纬线均右捻,一般经线捻度甚紧;纬度捻度较松。在原始社会里,就有多种颜色,经纬线极为匀称,并深受人们喜爱的毛织物,充分显示了龟兹人民的创造才能和审美情趣。在其他出土的毛织品中,最精美而数量又较多的通经断纬的缂毛毯,已发现有长角形图案缂毯,花卉缂毛毯、三角纹缂毛毯、六瓣花纹缂毛毯多种,迄今色泽依然鲜艳。龟兹辖区内出土的各种毛织品的纹饰,都具有“左右相称,前后相随,曲真结合,大小相承”的整体布局。
  中原蚕桑西传龟兹以后,龟兹人在原有织毯技术基础上,织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丘兹锦”。从高昌喀拉和卓88号墓出土的文书《北凉承平五年道人法安第阿奴举锦券》中称:“阿奴从翟绍远举高昌所作黄地丘慈中锦一张,锦经锦纬……”承平五年为公元447年,“丘慈”即“龟兹”异写。这里可知当时的丘慈锦,不仅流于龟兹境内,而且成为吐鲁番盆地高昌市场上的畅销货。龟兹人诚信佛教,相信“十二因缘”、“善恶报应”等轮回学说,宁可让蚕丝断散、质劣,也不煮茧取丝,致使丝织品使用的丝线大都粗细不匀,疵点多,与蚕娥飞尽才能缫丝有关。
  龟兹地区植棉较中原早得多,在西域出土的就有东汉时期的印花棉布,而中原则于宋代以后才开始植棉,生产棉布。在龟兹西部遗址中曾出土较多的自北朝至唐代的丝棉混合织物,这又是龟兹人的贡献和创造。考古工作者在此还发掘出棉布和棉籽实物,棉布是用垂直式织机织成,棉籽测定为非洲棉,即俗称的草棉种子。龟兹境内在距今1400多年前,已经植棉,并用棉纤维纺织,从而逐步代替了麻织的衣被等。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阿克苏地区的历史地名、地质演变及资源特点、龟兹的原始社会、忠诚的龟兹王丞德、延绵千年的龟兹诸王等。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历史上是西域古龟兹、姑墨国所在地,也是联结人类发祥地印度两河流域、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中原,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中心区。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阿克苏特有的古代西域宗教、文化、民俗、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积淀,也使这块神秘美丽的地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情系魂萦的一片热土。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