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木制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292
颗粒名称: 斫木制器
分类号: G269.274.53
页数: 4
页码: 30-33
摘要: 木器是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器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所有的文明族群都曾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着木器,因此,木器的种类繁多,工艺水平也很高。由于新疆地区气候干燥少雨,木质器具较容易保存,木材取材方便,易于成型,在古代新疆地区各民族的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
关键词: 阿克苏 博物馆 斫木制器

内容

木器是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器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所有的文明族群都曾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着木器,因此,木器的种类繁多,工艺水平也很高。由于新疆地区气候干燥少雨,木质器具较容易保存,木材取材方便,易于成型,在古代新疆地区各民族的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
  木漆器:汉代。阿克苏市征集。木质。高13.5、腹径8.5厘米。杯形,圈足,木胎髹漆,内红外黑。这一造型独特的器形来自西方,而内红外黑的装饰与汉代中原地区流行的漆器装饰一脉相承,具有我国内地汉风楚韵的特色,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见证。
  木雕坐佛:南北朝至唐代。 1996年新和县桑塔木佛寺遗址出土。木质。高13.3、底宽 7.8、厚4厘米。佛像呈坐姿,着通肩圆领袈裟,结跏跌坐,双手置于腿上,作法印状。头部梳圆髻,面部雕刻精细。
  卷云纹木盒:东汉时期。阿克苏市征集。木质。长11.5、宽4、高4.5厘米。长方形,四壁雕刻卷云纹。云纹装饰不同于中原地区流行的流云纹、如意云纹。
  雕花木书架:清代。阿瓦提县征集。木质。长52.2、宽18、厚2.7厘米。书架由一块整木雕成,周身刻有精美图案。书架是维吾尔族上层宗教人士讲经时的用具,一般家庭较为少见。
  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热爱艺术,能歌善舞,歌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乐器也就成了最常见的用具,几乎每家至少有一件乐器,他们在乐器的美化装饰上花的工夫最多,是其他器物所不可比的。
  卡龙琴:近现代。阿克苏市征集。木质。高18.5、最长78、最宽62厘米。琴身为桑木质地,是演奏刀郎木卡姆不可缺少的乐器,也是维吾尔族乐器里弦最多的弹拨乐器。形状酷似扬琴,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加明亮,在新疆其他地区已经看不到这种乐器
  了,演奏者几乎消失。由于刀郎人生活在荒漠、戈壁中,几乎处于半封闭状态,所以,古代乐器也保留得比较完整。刀郎乐器还有刀郎艾捷克、刀郎热瓦甫、手鼓等。
  刀郎热瓦甫:近现代。木质。阿瓦提县征集。高94、琴面宽18.5厘米。其表现力非常丰富,是民族乐队里的骨干乐器。琴身用动物骨片镶嵌成几何图形,琴体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手法都很成熟。
  木质器具除了乐器,还有马鞍。
  镀银马鞍:近现代。阿克苏市征集。木质。通高26.5、长43.5、宽33.5厘米。两端包一层镂空花纹图案的银皮,脚蹬为铁质。在机动车发明之前,马是人们出行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西域素以养马著称,所以马鞍、铁马衔都是他们外出时不可缺少的用具。这个镀银马鞍看上去非常精致、小巧,为当时贵族女性所用。
  (撰稿:赵疆囡)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阿克苏博物馆》

本书对阿克苏博物馆进行了介绍,内容分为:馆长寄语、历史沿革、精品典藏、文明的诠释与历史的传承、宣传教育、学术交流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