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采石为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289
颗粒名称:
采石为器
分类号:
G269.274.53
页数:
3
页码:
11-13
摘要:
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在石器的制作上经历了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时代。
关键词:
阿克苏
博物馆
采石为器
内容
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在石器的制作上经历了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时代。在阿克苏地区境内柯坪县丘达依塔格石器遗址上,考古工作者曾发现铜石并用时代人类居住的遗迹,这说明,在久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阿克苏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他们使用的石器经过了简单的打击加工,有石镰、石球、磨石、砍砸器等砾石工具。这些石器和遗迹反映了早期铜石并用时代阿克苏地区的文化特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石镰和有肩砍砸器。
石镰:青铜时代。柯坪县丘达依塔格石器遗址出土。石质。器形呈新月形,刃厚约0.5厘米,面部开刃,长9.8、宽3厘米,一端尖锐。器身经过打磨,表面平整,刃口磨制锋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阿克苏砾石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
有肩砍砸器:青铜时代。柯坪县丘达依塔格石器遗址出土。石质。长21、宽12、厚7.4厘米。打制石器,底部有砍砸痕迹。顶部有肩,头部伸出,短而圆,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阿克苏砾石文化的典型器物代表。
除了石质工具外,阿克苏博物馆还有2件极具特色的石质文物一一化妆棒、眉石,是当时女子用来描眉的工具。这种样式的化妆棒及眉石不仅在拜城县青铜时代的克孜尔水库墓地出土,在温宿县汉代墓葬博孜墩古墓群也有发现,可见其使用时代久远。
化妆棒及眉石:汉代。 1985年温宿县博孜墩墓群第 41号墓出土。炭精质。化妆棒长 5.2、宽1厘米,呈圆锥形,尖部呈钝形。眉石上有穿孔,有磨损的凹槽。
石磨盘:唐代。1999年柯坪县牙依德梯木烽火台出土。灰质砂岩。直径56、孔径4、厚7厘米。使用面上有阴刻磨齿纹。石磨是古代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农具。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本书对阿克苏博物馆进行了介绍,内容分为:馆长寄语、历史沿革、精品典藏、文明的诠释与历史的传承、宣传教育、学术交流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