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新疆、和谐新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览》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272
颗粒名称: 四、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新疆、和谐新疆
分类号: F124.7
页数: 3
页码: 374-3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等。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建设 新疆

内容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面小康社会之后,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为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树立了更新更高的奋斗目标。要使新疆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的和谐新疆,就必须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从新疆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让广大人民过上富裕、殷实的生话,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在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一是要尽快消除贫困人口,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对于农村贫困人口,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的自身发展能力,使贫困地区尽快摆脱贫困。对于城镇的贫困人口,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下岗失业人员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他们的生话水平,跟上全国小康建设的步伐;二是要大力发展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完善继续教育,提高新疆人口素质,消除人口的知识贫困,增强新疆人自身的发展潜力。争取国家对新疆地区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更大支持;三是要加快改善新疆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各族人民特别是农牧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在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坚持全面发展。既要突出重点,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要兼顾全面,促进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共同发展;二是坚持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把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当代人的需要和子孙后代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人类社会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统一起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在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加大了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对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为西部的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等矿产和电力资源,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创造了条件;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对发展畜牧、农、林业非常有利;独特的少数民族人文地理旅游景观,为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与多国接壤的地理位置,也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条件。近年来,随着石油石化产业的大发展,随着中哈石油管道的全线开工,特别是随着党中央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发展与稳定的11号文件的下发,使新疆具有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新疆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3.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新疆来说更是如此。新疆城乡差距大于全国水平。因此,新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农村。为此:
  一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粮食、棉花、畜牧、林果四大基地建设,提升农业产业水平,鼓励乡镇企业加快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继续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加快粮食基地县建设和加工转化能力建设。巩固棉花生产优势,坚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以优质、低成本、合理价位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围绕优质牛羊肉、优质牛奶、优质细羊毛等优势产品,突出抓好牲畜品种改良,优化畜种畜群结构,加快牧民定居和人工饲草料基地、牧区水利建设进度,促进牧区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林果业,推进林果业由注重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由规模扩张向效益提高转变,由基地建设向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转变,促进林果业上规模、创名牌。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开发特色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要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农牧区城镇化,是解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出路,是使农牧民富裕起来的重要途径。要创造条件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新疆农牧区的城镇化水平,引导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
  4.坚持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
  工业化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由落后走向先进、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由之路,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新疆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关键就在于工业化程度差。因此,实现新型工业化应该是新疆经济发展目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最重要的战略,也是加快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就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和主导产业,促进工业产业的优化升级。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5.坚持实施科教兴新战略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建立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把发展教育、尤其是发展农牧区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对待。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在我区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实施人才战略,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6.坚决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
  在新疆,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我们从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总结出的一条基本经验。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不断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发挥奋斗精神、开拓精神、进取精神,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新疆一定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