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达西村的历史被改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史的足音》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54985
颗粒名称: 5月4日:达西村的历史被改写
页数: 3
页码: 30-32
摘要: 在新疆的历史上,共和国领袖与各族人民群众心心相映、血浓于水的故事屡见不鲜。50年代,库尔班·吐鲁木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事感人肺腑,整整影响了好几代新疆人。

内容

在新疆的历史上,共和国领袖与各族人民群众心心相映、血浓于水的故事屡见不鲜。50年代,库尔班·吐鲁木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事感人肺腑,整整影响了好几代新疆人。
  2005年5月4日。
  这一天,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近郊的达西村庄严肃穆,天不亮就早早起床的310户村民,虔诚地等待着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那就是今天晚上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达西”,维吾尔语意为“盐碱地”,达西村因盐碱严重而得名。达西村虽然地处城郊,但在过去,村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农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可是依然连“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基本生活都满足不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达西村的大发展带来了第一次机遇,让他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的好生活。达西村人民艰苦创业,埋头苦干,在昔日的盐碱滩上建成了小康村,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
  2004年,达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96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960万元,集体流动资金18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6328元。在丰收的锣鼓喧天声中,达西村人鼓足勇气想干一件前所未闻的大事,他们感到,这件事应当超过当年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上北京”。当晚,这件事在达西村支委会上庄严通过。达西村人勇敢地行动,由达西村团总支书记买买提·沙吾尔以第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身份写信向胡锦涛总书记汇报自己的学习思想情况,并把全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形势和取得的新成绩、发生的新变化告诉总书记……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达西村人在忐忑不安中,终于等来了这件事的美好回音。
  时针在一秒一秒地挪动,一分钟,十分钟,一小时,两小时……19时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熟悉而亲切的音乐如期而至。
  各位观众: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达西村青年买买提·沙吾尔等回信,向广大青年朋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勉励农村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胡锦涛在信中说,从你们的来信中了解到,这些年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全村各族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村里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邻里和睦、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在这个过程中,村团总支积极动员和组织团员青年,发挥优势,勇挑重担,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我为你们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欣慰。
  胡锦涛指出,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这也为广大农村青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舞台。胡锦涛希望达西村的各族团员青年始终胸怀远大志向,不断学习知识技能,积极进行劳动创造,带头倡导文明新风,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巩固和振兴祖国西部边陲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买买提·沙吾尔是达西村团总支书记。多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他和村里的各族团员青年一道,坚持艰苦创业,依靠科技致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进步。昔日的贫困村现在已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买买提·沙吾尔曾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达西村沸腾了,素有华夏第一州之称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沸腾了。
  达西村团总支部书记买买提·沙吾尔彻夜难眠,他在日记中写道:
  ……作为一名维吾尔族青年团员,我是多么幸福和幸运啊,不仅荣获了第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还盼来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我们达西村人要万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身为团总支部书记,我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带领全村各族群众朝着更加富裕的方向迈进,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这个夜晚,中国西部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达西村走进全国农村和农村青年的心中。这一切,源于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

知识出处

历史的足音

《历史的足音》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本书系报告文学作品集,记述作者目睹并见证了改革开放艰难起步、逐步发展的历程。尤其是党的富民政策在巴州乡村在兵团连队产生的轰动效应,更是让人顿生“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在那个年代,作者以一名党报记者的身份,深入农家庭院、田间地头采访,用饱蘸激情的笔墨讴歌改革开放的春天—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