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毛驴 骆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00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毛驴 骆驼
分类号: F323;R714;F426
页数: 2
页码: 453-454
摘要: 【毛驴】 殷商时期,境内就开始驯养驴。由于人为的驯化和自然选择,驴种个体小,力气大,易养易使,农户普遍饲养,以后形成了驴比人多的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焉耆专区有驴3.27万头,1957年达4.29万头。1958年,实行农业机械化,淘汰大批毛驴。1980~1984年,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巴州向甘肃等地出售大批毛驴。1985年以后,内地农村基本上停止从新疆购进驴。
关键词: 中华人民 塔里木盆地 双峰骆驼 双峰驼 共和国

内容

【毛驴】 殷商时期,境内就开始驯养驴。由于人为的驯化和自然选择,驴种个体小,力气大,易养易使,农户普遍饲养,以后形成了驴比人多的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焉耆专区有驴3.27万头,1957年达4.29万头。1958年,实行农业机械化,淘汰大批毛驴。1980~1984年,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巴州向甘肃等地出售大批毛驴。1985年以后,内地农村基本上停止从新疆购进驴。1988年,巴州有毛驴5.23万头,1990年,全州毛驴存栏5.71万头。
  巴州毛驴个体矮小,体质结实,头大,耳长且向上竖立。以灰色和黑色居多,另有青、白等杂色。大多数毛驴的鼻部、嘴端、肚皮呈白色,有明显的背线。成年公毛驴平均体高115厘米,母驴平均体高117厘米。公驴1.5岁、母驴1岁左右开始发情。母驴2~3周岁配种繁殖,配种季节一般在5~7月份,妊娠期11~13个月,多数为12个月,繁殖率75.84%。毛驴性情温顺,役使耐劳持久,一般可驮100公斤货物,日行30~40公里,可连续行走6~8天。毛驴平均出肉率44.3%。
  【骆驼】 境内的骆驼多为双峰骆驼,有野生和驯养两种。早在汉代,已有人驯养骆驼。元代,骆驼为沙漠驮运工具,为战争服务。经过长期的驯化,双峰驼在和硕、若羌、且末等县安家落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和硕县又从甘肃引进400峰骆驼繁殖。巴州境内的野双峰驼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山和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地区。
  巴州的双峰骆驼四肢高长,身躯短小,呈明显的高方型。双峰驼耳朵小而直立,颈长而弯曲,尾巴短小,背上有两个驼峰。双峰驼皮肤较厚,活动性小,全身除颈前、额顶、峰尖、前膊、后胫有长而粗的发毛外,其余部位皆为厚而密的短绒毛所覆盖,驼绒毛长度一般为5~10.5厘米,一头骆驼年产绒3.54公斤,最高5.4公斤。巴州双峰骆驼以黄色居多,占总数的55.86%,栗红及棕褐占24.15%,褐黑色占13.05%,白色仅占6.94%。成年公驼平均体高197.27厘米,母驼177.53厘米。公驼5岁开始配种,母驼3岁配种产仔,一般两年产一仔,繁殖成活率为53.5%。骆驼的驮运能力强,成年驼每峰可负重200公斤,连续运行3~5天。骆驼步幅大而稳健,是沙漠戈壁运输和乘骑的理想工具,短途快走每小时25~28公里,长途日行70~80公里。骆驼的最大挽力平均545.9公斤,最高载重350公斤,被称为“沙漠之舟”。驼奶可作奶茶,加工酸奶、酥油、奶酒。母驼产仔后一般挤奶6个月,日产乳0.5~1.4公斤。一头成年驼可产肉200公斤。1990年,巴州骆驼存栏数1.1万峰。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