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艾克峰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唯一号:
310530020230000059
人物姓名:
艾克峰
文件路径:
3105/01/object/PDF/310512020230000001/20090828
起始页:
007.pdf
性别:
男
时代:
当代
籍贯:
中卫市
传略
艾克峰是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眼科专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使盲人重见光明的使者。 哲人说,为了看看阳光,我们来到世上。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可是盲人说什么呢?听着盲人的低泣,我们还是来听听艾克峰替盲人说点什么吧。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因白内障夺去光明的人约有500万。而当时的中宁县失去光明的人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0.21%,因此,解除盲人的痛苦成了政府要抓的大事。那时,中宁县政府很快成立了由17个医务工作者组成的防盲队,由艾克峰任队长,深人乡下,救治白内障患者。艾克峰深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失去了视力的盲人,生活的道路是坎坷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便成了艾克峰人生追求的头等大事。 1986年秋天,时任中宁县医院眼科主任的艾克峰带领防盲队人员来到了中宁县鸣沙镇,一位外号叫“瞎三虎”的盲人被送来检查,检查的结果是先天性白内障,已在黑暗中生活了42年,要想救治,手术难度大,成功率低。此人是鸣沙镇妇孺皆知的瞎子,又是常为白事吹打的吹鼓手,万一手术失败,不但影响防盲队的荣誉,以后的治疗工作也难以开展,重要的是会失去群众的信任,使群众对防盲队的医术产生怀疑。艾克峰连夜赶到,认为要把荣誉和顾虑抛到脑后,要尽力而为救治,不能让这样一个在黑暗中生活了42年的盲人失去见到光明的机会。这就是艾克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病人而不是自己。虽说他那时正患着重感冒,但他不顾自己身体有病,和手术组的同志分析病情,制订手术方案,决定采用冷冻手术进行医治。手术成功后,艾克峰更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当“瞎三虎”握着他手中从没见过面的心爱的唢呐泪流满面时,艾克峰知道,从此,“瞎三虎”这个名字将成为历史,他不仅会有自己的新名字,还会有自己新的人生。 每一位盲人医治眼睛的故事似乎都留在艾克峰的心中。年已六旬的白马乡回族妇女杨菊青, 1982年因患白内障失明后,日夜盼望着能见到孙子,她摸着孙子的头,握着孙子的手,天天哭泣。可是“人老不动刀子,瞎子越治越瞎”的陈腐观念,使这位老人对做手术治疗眼睛的事无动于衷。碰上这种情况,很多人可能知难而退,但是艾克峰不想放弃。通常情况下都是病人求医生,但在艾克峰行医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医生求病人看病的事例。为了让杨菊青坚信自己一定会重见光明,防盲队的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上门劝说,终于使老人走上了手术台。当这位老人重见光明看到了她的孙子后,把家里好吃的东西拿来送给大家表达谢意。也许,鲜花应该属于送还光明的人,但艾克峰认为,鲜花也应该送给每一位重见光明的人。因为作为一个眼科大夫,他更愿意看到老人看见孙子的那一刻有一束鲜花在旁边锦上添花。 艾克峰讲了很多这样的事例,当然也替盲人表达了他们的心声。替盲人说话,也是回顾自己的人生岁月。因为他一生致力于医学事业,曾在一年的时间内就对全县人口进行了全面的眼病普查,并建立了眼病、视力档案,盲人卡片,对查出的盲人进行了总体治疗。诊治病人3800余次,共做各类眼科手术514人次,使291个盲人重见光明。艾克峰在工作上创造了意想不到的奇迹, 1983年3月,经世界卫生组织和全国防盲指导小组审议后宣布:中宁县为全国两个实现无白内障盲人的地区之一。艾克峰讲起那些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日子时,是那么激动。那时候,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雪天里还在乡间小道上不停地奔波。他跑遍了中宁县的每一个村落,救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眼病患者,就连远隔数百公里的那些患有眼病的人也慕名来找他治疗,并且在很多年后还对他念念不忘。 是的,过去岁月是如此艰苦,但丰富了艾克峰的人生,使他在医术的王国里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比如,人工晶体植入在上世纪80年我中后期的眼科领域被列为国际新技术三大进展之一,是一种高、难、精的手术,被认为只能在城市有条件的大医院开展这种手术,在农村根本不具备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但是艾克峰知难而上,刻苦钻研,查阅资料,积累数据,虚心求教,在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指导下,培训了年轻的专业人员,购置了显微手术器械,于1991年8月率先在中宁县开展了《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取得了成功。这一新技术在中宁县开花结果,成为自治区最早开展这种手术的县级医院,这在全国也非常少见,打破了人工晶体植入术不能在农村医院开展的观念。又比如免疫学说这一新学科,在医学界引人注目,然而免疫学说如何参与老年性白内障、牙周炎的发展过程,艾克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通过对老年性白内障病人的血清、牙周炎患者的唾液、血清的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和实验,发现老年性白内障、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与免疫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探索发病机制,艾克峰运用免疫学说进行治疗,开拓了新的途径并提供了科学数据,使这项研究获得了成功性的突破。以上这两项研究分别发表在《中国医学文摘》、《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及《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并在第三届全国牙周病学术研讨会和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上宣读,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 艾克峰生于西安,长于西安,在西安上小学中学时,一直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由于父亲工作生活在中宁,他便追随父亲来到了中宁,中宁就此成了他的故乡。学医是父亲的愿望,也是他的心愿, 1956年,艾克峰毕业于原宁夏卫生学校,被分配到中宁县医院工作,刚开始在内科,然后又转到外科,接着又转到小儿科,最后才转到五官科。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攻克的高峰,先后到银川、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修眼科,使自己的医疗技术真正成为了一块肥沃的土壤,提供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无穷无尽的营养。1987年,艾克峰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993年,艾克峰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先进个人。1993年,晋升为眼科主任医师。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43篇,在眼科工作中积极带徒传艺,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一切可以帮助的人,为医疗事业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在病人眼里,艾克峰是位慈祥、温和、谦虚,值得信赖的老人,是位德高望重、钻研学问、一心为病人的好医生。他是眼科主任医师,也是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业务熟练、医术精湛、知识渊博、思路敏捷,尤其对眼科疑难杂症、危重病例的分析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他一贯严谨的工作态度及业务水平,赢得了同行的尊重、病人的信任,他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区的先进模范,多次受到表彰奖励。眼科在很多情况下是需通过手术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不管何时何地艾克峰总是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着科室的其他同志,也使大家从中学到了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得到了需要多年才能积累的临床经验,更好地掌握了手术技巧和方法,对眼病的治疗更趋成熟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治疗体系,解除了一大批盲人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给他们带来了福音与希望,使他们看到了光明。 艾克峰并无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在他的身躯里有一颗真诚奉献的心。他一直主张要使每一位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他这种极其负责的态度在他退休后还是让很多病人念念不忘。退休后的艾克峰,发现街上很多眼镜店都是南方来的不懂光学原理的人开的,而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不好,往往为了省事,带孩子到街上的眼镜店电脑验光后,就为孩子草率配戴了眼镜。其实,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有许多种,有时并不一定是由于近视和近视散光引起的,如患有弱视、斜视、先天性眼病等也可表现为视力下降。为此,艾克峰开了一家“医学眼光配镜部”,并在配镜部的墙上挂了一副自己书写的对联:“有吾将迷雾看穿,助您把秋毫明察。”原来艾克峰不但是眼科专家,还自幼秉承家训,酷爱书法,作品多次获奖。说起书法,他显得很兴奋,但那种对眼病患者的关注却似乎始终缠绕在他心头,聊书法时也会把眼科知识融入其中。也许,他是真正把眼病患者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所以才有这样的切肤之痛和深刻体悟。 有人说,艾克峰的成功之处,在于使盲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快乐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曾经,那是一颗颗黑暗的心,却在艾克峰的治疗下看到了月亮和星星,看到了世界的千变万化。艾克峰知道,世界曾对一些人而言是黑暗的,但其实每个生命里都蕴含着冲破黑暗的能量,这能量,来自每个人内心深处,那就是对光明的渴望。艾克峰更知道,对光明的渴望,是人类的本能。就算眼前一片黑暗,心底的力量也足以迸发出照亮未来的光芒。所以,当医术的光辉冲破黑暗的桎梏时,艾克峰发现,生命的意义,原来就是去救助那些在黑暗中哭泣和挣扎的盲人,让他们冲破世俗的偏见,让他们睁开被黑暗遮蔽了的眼睛,让他们的心真正敞亮起来。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特别是那些寻找光明的盲人,有时,看不见光明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那些盲人沉沦在心灵的挫折和泥泞里不可自拔,失去对光明的希望。所以,他认为自己必须先成为盲人的亲人或朋友,然后再为他们医治眼病,这样他的心灵才会得到安宁。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