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唯一号: 310530020230000035
人物姓名: 刘瑛
文件路径: 3105/01/object/PDF/310512020230000001/20090724
起始页: 001.pdf

传略

1985年,捡破烂,当裁缝,开着拖拉机跑运输; 1986年,承包学校印刷厂; 2004年,创办养殖场; 2006年,开始经营蔬菜大棚和农资店; 2009年,依靠设施蔬菜产业,创建资产达500多万元,集设施蔬菜种植销售、家畜家禽养殖销售于一体的中卫市菜园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帮助30多名残疾人就业,吸纳7名大学生和数十名返乡青年创业…… 这是一个人的成长简历,也是一个人的创业之路。 看这份简历,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说,这个人是个有本事的人,是个有爱心的慈善家。但,你绝不会想到,这位白手起家,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挫折,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竟然会是一位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现已40岁出头的普通农村妇女。 她,就是远近闻名的沙坡头区柔远镇创业女性,中卫市菜园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卫市菜园庄农牧流通合作社理事长刘瑛,一位肢残志愈坚的不平凡女子。 刘瑛1966年出生在中宁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9岁那年,因患小儿麻痹征致右下肢终生残疾。不久父亲撒手而去,只留下母亲和几个孩子相依为命。刘瑛参加高考那年,尽管自己的高考分数上线,但因为残疾,她并没有拿到那张自己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然而,这一连串的不幸打击并没有使刘瑛失去信心,考虑再三,她决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 从此,她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创业 刚开始,刘瑛想开个裁缝店,但自己既不会剪裁技术,也没有开店的本钱。她便开始捡破烂,把卖破烂赚来的钱,一分一厘存下来。在这段日子里,刘瑛经常去附近一家很有名的裁缝店,向一位很有名的裁缝师傅学习裁剪技术。因为刘瑛是残疾人,这位裁缝师傅不愿教她。在刘瑛一次次的“软磨硬泡”和她坚定信心的感召下,裁缝师傅终于松了口,开始教授刘瑛裁剪技术。抓住机会,刘瑛用自己的才智和心智,掘到了自己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证明残疾人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嫁到原中卫县柔远镇施庙村的刘瑛,再一次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买一辆拖拉机,自己当司机跑运输。在往返于甘肃、固原等地的路上,刘瑛经历了无数次困难与挫折,凭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刘瑛终于积累下了自己还未知事业的启动资金和经验。 1986年,刘瑛竞标获得一所中学印刷厂的承包权,上任厂长后,她积极学习新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她的管理和带领下,印刷厂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刘瑛也真正尝到了有生以来最大收获的快乐,信心也更足了。 但,创业路上的危机总是会不期而遇。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瑛觉得搞种植、养殖有发展前途,于是就到原中卫县新北乡购买了40多亩地,打算在那里种果树、搞养殖。但就在刘瑛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刘瑛的计划落了空,家里所有的积蓄也在这次变故中赔光了。也就在这场变故之后,负责管理刘瑛事业的哥哥,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生命。 亲人的去世,让刘瑛变得心灰意冷。“什么都不想再干了”,带着这样的思绪,刘瑛把所有的房子、地全部低价卖掉,离开了新北乡。 二次创业 理想和追求是一个人不断克服困难、重新拾起信心的原动力。刘瑛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她不会永远沉浸在失败的阴影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在理想的驱使下,刘瑛重新拾起了信心,买了一辆脚踏三轮车,开始做起服装生意。随着手里的积蓄又一次多了起来,刘瑛又开始搞起了运输生意…… 俗话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2004年,刘瑛从电视上知道了党的“三农”政策,她便打算再一次在施庙村养殖园区内搞养殖业。因为前次失败,亲戚朋友劝刘瑛不要再干了,舒舒服服过日子吧!但刘瑛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当年10月,刘瑛在柔远镇施庙村养殖区购买了地,建起了养殖厂。在经营中,刘瑛十分重视培育优良品种,买牛时,要买适合北方饲养的西门塔尔牛,并且出价公道。久而久之,以诚信占领市场的刘瑛,事业进入了上升期。现在刘瑛的养殖园区己经建起了两个容量500吨的玉米秸杆氨化池,盖起了40余间牛棚,同时她还购进了1台拖拉机、1辆农用三轮车、2台大型铡草机、2台粉碎机。如今刘瑛饲养的基础母牛存栏数己达到100余头、驴70余头、羊200余只、猪50余头。各种家禽、珍禽数千余只。 2006年,刘瑛那颗“不安分”的心,因为中卫设施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而激动。“以前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自己只是埋头‘瞎’干,运气好了成功,运气差了失败。现在大规模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政府作出的决定。跟着政府走,咱就一定能赚钱!”刘瑛说。 基于这样的认识,2007年,刘瑛承包了村里的2个设施大棚,种了2棚辣椒。那一年,疏菜行情特别好,卖完辣椒后算了一笔账, 2个大棚收入2.4万元。随后,刘瑛又一口气承包了村里的63座设施大棚,还开了一家农资经销店,给周边的大棚供肥料。2008年初,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让刘瑛的投入几乎损失殆尽。然而,就在冰冻雨雪天气过后不久,刘瑛又承包了40多座大棚。 “当时,有很多人都不打算种大棚了。别人不种,我就要种。我相信政府带领我们一定会把中卫的设施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刘瑛说,为了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她先后2次到山东寿光取经,回来后,就谋划自己的宏伟蓝图,还邀请村党支部书记到银川葡萄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银川人种植葡萄的先进经验,打算在大棚里种植葡萄,抢占本地市场后,再向外发展。 爱心 2009年,蔬菜价格一路疯涨,刘瑛的106座大棚让她收入了上百万元。也就在这个时候,刘瑛又作出了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决定——雇佣周边的残疾人到自己的大棚和养殖场工作。 “残疾人需要帮助,更需要尊重。让他们和我一起跟着党和政府干事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他们丢失的自信和尊严才能重新树起来。”刘瑛坚定地说。 “刘瑛是个好人,她不仅让我们每月有了一千多元的收入,还让我们觉得活得更快乐了。”68岁的施庙村村民朱进宝在谈到刘瑛时,总是会用他仅有的一只胳膊拍打记者的肩膀。 帮助3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的刘瑛,还在自己的公司——中卫市菜园庄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时,吸纳了数十名返乡青年和7名大学生进入公司,与她一同创业。 如今,刘瑛所创办的公司被自治区团委确定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中卫市菜园庄农牧流通合作社被中卫市残联确定为“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而刘瑛也正在规划实行养殖、种植和流通一体化循环发展,建立大型沼气池,为周围群众提供沼气取暖、做饭;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奔向小康…… 身残志愈坚。这就是刘瑛,一位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不平凡创业者!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