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黄河人家垂钓休闲中心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1020220002610
图表名称: 夜幕下的黄河人家垂钓休闲中心
起始页: 005.pdf
结束页: 005.pdf
图表类型: 照片
责任者: 周晓兵 摄
分类号: F303.4
关键词: 农业资源 湿地资源

内容

本报记者周晓兵摄《华兴时报》徒步“黄河金岸”采访报道组本报中宁记者站记者日前,本报记者同《华兴时报》徒步“黄河金岸”采访报道组成员一起,沿着古人遗留的脚步,踏上了一条记录时代变迁的征程,用脚步丈量一个城市飞速发展的历程,用目光见证岁月的变迁,用笔记录基层一线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新闻故事。 记者徒步数日,进茨园、赏湿地,纵览工业园区建设、统观杞乡发展新貌。这些真实的人和事,编织成一首中宁和谐发展的交响曲。 日前,记者在《宁夏沿黄城市带(群)发展规划总报告》中读到一段诗情画意的语言:“芦苇、水草、绿地映衬着蓝天,白云倒映在湖水中。涟漪泛起处,鸥鹭上云天,鱼儿戏水面……这是宁夏湿地的风景,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四个字'静、野、悠、适'。静,在远离闹市的丛林旁,流水潺潺,芦苇轻拂水面,静凉幽冷;野,与飞鸟对话,和池鱼撷趣,天然野趣,其乐融融;悠,听湖中鱼翔浅底,看天外云卷云舒,使人返璞归真,悠远淡泊;适,置身林间水中,远离林间水中,远离世俗牵绊,身心自有了闲适与静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者不仅从书中读到了“黄河金岸”湿地的美,也领略到了“黄河金岸” 湿地真实的美。 黄河湿地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建中的中宁黄河湿地公园位于该县县城以北,黄河大桥南北两岸,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占地面积19920亩,其中水系面积占总规划面积的60%,绿地面积占35%,会务中心、接待中心、枸杞博物园、别墅等其他基础设施占5% ,计划用3年建成。 黄河湿地公园建设本着“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思路, 充分挖掘黄河资源、黄河文化,共分为5个片区。 黄河湿地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调,增加湖面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带动中宁水产业发展。 黄河湿地公园的开工建设, 对拉大中宁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带动旅游业发展,推动中宁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余万亩湿地呵护“塞上江南”湿地是地球之肾,没有了湿地,地球将会枯萎。在西部,湿地不仅起到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城市资源,成为人们创造生活、开拓未来的动力。 沿着滨河大道串联起来的颗颗珍珠般的黄河湿地,“驰骋”在黄河大道上,是人们领略黄河宁夏段景观的一个全新视角。 近年来,宁夏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建设项目,使湿地面积不断增加,湿地生态得以恢复,城市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爱伊河银川段接连了西湖、北塔湖、华雁湖、 阅海等十几个湖泊,是河湖湿地生态治理的典范工程,形成水域6 万亩,湿地面积20余万亩,蓄水量9000万立方米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据监测,自2006年春季以来,宁夏黄河湿地公园栖息繁殖、 停息迁飞的候鸟数量、种类不断增多。同时,众多的湖泊湿地也为宁夏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从南方引进的水生植物茭白,清脆甘甜;荷花既可观赏,又能食用, 每亩收入可达4000元。 据了解,根据《宁夏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到2010年,宁夏将建设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4 处,地方级保护区6处,湿地公园13处,湿地综合监测站点34 个,湿地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38处,规划保护与利用面积达12万公顷。项目实施后,将使 90%的水禽和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更好保障。据测算,届时湿地养殖业、种植业产值可达 12亿元,生态旅游经济效益达 10亿元。记者手记: 数天的徒步采访,让本报记者看到了《华兴时报》徒步“黄河金岸”采访报道组成员敢于吃苦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让本报记者再次领略了中宁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动力。 听中宁百姓谈古论今,记者感悟到了中宁党群团结一心,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耳闻目睹了中宁要跻身西部百强县,积极融入沿黄城市带(群)共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结合数日的所见所闻,记者再次手捧《宁夏沿黄城市带(群)发展规划总报告》认真翻阅,清晰地看到了中宁未来的发展方向,憧憬着杞乡大地今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晓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