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季大南华水生态造林工程启动后,当地群众积极参与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1020220002247
图表名称: 去年秋季大南华水生态造林工程启动后,当地群众积极参与
起始页: 004.pdf
结束页: 004.pdf
图表类型: 照片
责任者: 谢亚东
彭红兵
分类号: X171.1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

内容

本报记者谢亚东 彭红兵 百姓勤劳,干部敬业,政策很好,但是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群众祖祖辈辈没有摆脱贫困状态,根本原因在哪里?年年都在抗旱,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可谓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然而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群众始终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始终没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改变自己的命运,根本原因在哪里?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本出路到底在哪里?早在2008年7月,接任中卫市市长职务的徐力群,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思考,指出,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群众之所以始终不能摆脱贫困状态,主要是因为有一个不可抗拒的规律在起作用——降雨量无法满足这里的农业生产,同时,干旱的趋势还在不断加剧。所以,必须走出一条“既要抗旱,又要避旱,从长期抗旱逐步转为长期避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这,正是中卫近年来构筑“生态屏障”,努力践行的。 对于中卫的生态建设,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来卫考察时给与高度评价,并称腾格里湿地公园为生态建设的典范之作。 今年3月,参加全国两会时, 市长徐力群接受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就谈到关于宁夏风沙严重的生态问题。徐力群说,中卫市委、市政府把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高度概括为三点: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恢复生态。主要任务是发展民生和改善生态环境,两者兼顾,一样重要。 是的,无论是大南华水生态造林工程,或者是美利工业区绿化,腾格里森林公园,还是碧波荡漾、绿树成阴的市区街道,都将民生和生态很好地包容并实践着。 腾格里湿地公园—一构筑中卫“生态屏障路”中卫西北部的大片地域属于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西北风使得这块地域成为荒漠,也使得中卫市的风沙非常多。 “我们规划在中卫市西北部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的近150万亩地域,植树造林,计划形成东西向50公里长,南北向10公里宽的屏障,建设成为中卫市的'生态屏障带'。这样能够极大程度改善中卫的气候状况,有效减少中卫市的沙尘天气。”徐力群说, 这个计划需要15,年来完成。 .而仅在这个“生态屏障”实施初期,中卫的群众就已经感受到了她的呵护——春冬沙尘天气明显比以前少了,一年比一年有好转,这是中卫人的切身体会 !“虽然受苦受累了,但我们感觉非常值得,也非常珍惜。”常去腾格里湿地公园植树的一名干部说,在腾格里沙漠植树,当年就能见到大片绿色,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但现在却真真切切地实现了,这是中卫之福。 腾格里湿地公园项目是市委、 市政府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城市而确定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这项工程书写了苦干实干100天、开挖湖面1万亩、 栽植树木40万株的辉煌历史,在中卫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公园的建设,必将推动中卫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腾格里湿地公园的建设,以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为前提,在保护中进行旅游开发。远景规划最终形成七湖、八区、两带、五基地。 工程已形成初步接待能力,至 2010年,在进一步配套建设景区基础建设的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建成多处功能完备、风格独特、有一定市场引力的游乐项目和接待项目。建设人员焦云华说: “市上花这么大力气,投入这么多资金、人力、车辆来修这么好看的湖,也是为了中卫的生态环境更好,市民将来能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是政府为全市人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我再苦、再累,心里也是高兴的。”在加强沙漠治理、防护的同时,我市不断向沙漠要效益。在腾格里沙漠边缘规划建设10万亩沙漠日光温室示范基地,目前,试种蔬菜取得成功。沙漠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的试验成功,找到了中卫农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宁夏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而这,对于中卫“生态屏障”的构筑同样重要。 第二个六盘山—架起中部干旱带生态恢复路南华山是海原县赖以生存的绿色生态屏障,被海原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山”,现在却因为生态不断恶化,成了中卫生态恢复的最后一个基地。 通过大量的前期论证,徐力群指出,中部干旱带的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0%,就可增加该地区 100毫米降雨。 于是,去年秋季,大南华水生态造林工程隆重启动。这一工程是继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之后,又一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大南华水生态造林工程规划利用5年时间,以南华山为中心,西华山、月亮山为两翼,在海原县李俊、红羊、关庄、树台、西安.、海城、史店、曹洼、九彩等9 个乡(镇)造林150万亩,2008 年秋季已完成造林20.9万亩。 这是我市从根本上恢复海原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该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海原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局面,使海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区域环境的改善提供重要的生态保障。 在干旱带造林,土壤的含水量低,特别是到了干旱季节,含水率仅有百分之三。这低于植物尤其是乔木所需要百分之六的含水量要求,所以造林难以存活。 “去年我亲自测过,在最旱的时候,土壤的含水量仍有百分之八以上。去年雨水丰沛的秋季,我们已经完成了 20万亩种树,成活率非常高,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今年我们还利用秋季再植树30万亩,这样两年就能完成 50万亩。最多再分两期,四年植树100万亩没有问题,就可以再造一个六盘山 !”这是徐力群的计划和构想,也是全市人民的期盼和愿景。 大南华水生态造林工程规划造林150万亩。15年以后,在植了树的阴湿半阴湿地区,降雨量从现在的400毫米左右可以增加到800毫米左右,可以形成地表径流近2亿立方米的水。 这,对于海原县,乃至对于中卫市的发展非常有利。 由于降雨量的提高,可以覆盖500平方公里,从而形成新的半阴湿地区,然后为下一轮大规模植树奠定基础。 生态城市——撑起中卫宜居宜商大环境生态建设水平,标志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关系着政府执政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是中卫建市以来的执政理念。2004年建市初, 中卫的绿地面积仅为59万平方米,如今绿地面积达到76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6.7平方米。 这很好地诠释了中卫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宜商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我市把生态建设提到战略高度,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建设,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 依托黄河做活水域文章是我市打造绿色中卫、生态中卫的一大举措。先后相继开发利用黄河公园、 香山公园、应理湖、腾格里湿地公园项目等湿地湖泊,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黄河公园规划占地面积5820亩,现已形成水面 1902亩,绿化面积20.5万平方米,共种植香花槐2809棵,垂柳 875棵;香山公园规划占地面积 1948亩,其中水域面积900亩,绿化面积54万平方米;沙坡头大道景观水系景观渠长5200米,平均宽 100米,观渠两侧进行绿化乔草结合,色带占缀,面积达20万平方米。 同时,快速推进公共绿地、环城林带等重点部位的生态园林建设。仅府前路、东环路延伸段、机场路新增隔离带、沙坡头大道景观水道北路、香山路等绿化改造面积达34096平方米。这些举动让中卫的城市靓了,人居环境改善了,中卫因此也进入了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列。 目前,中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8.5%。 市建设局局长林茂星说,下一步,我市在生态园林城市环境建设上,将重点围绕黄河实施“扩水增绿”工程,做好黄河“水”、 “绿”文章,突出中卫“黄河古城、 浪漫沙都、花儿杞乡”的独特魅力,再现“塞上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真正把中卫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特色鲜明、文明和谐的生态园林和滨河城市。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谢亚东摄)记者手记: 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大自然留给我们恢复生态的时间已经很短了,如果现在不植树,那若干年后,干旱带将会迅速蔓延。 那个时候就失去了恢复生态的机会,不可逆转。 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付诸实践,参与到恢复生态的行动中来了。建设大南华水生态造林工程,美利森林公园,生态城市,等等, 一切行动都表明,我们正在向着捍卫子孙生存家园的生态之路迈进。 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绿色终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主色调。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亚东
责任者
彭红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