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灵(中)工作照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1020220001895
图表名称: 范学灵(中)工作照
起始页: 058.pdf
结束页: 058.pdf
图表类型: 照片
责任者: 范学灵
分类号: I207.7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散文

内容

范学灵 编者按:中卫,我美丽家乡啊,我将永远牢记您的哺育之恩,将永远不忘您的鼓励期盼,我要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您歌唱,唱出您的无私与慷慨,唱出您的沧桑与辉煌,唱出我对您的无限深情和敬仰……多少年的盼,在梦圆时发出的感慨是游子梦回故乡的心声。而我要为您的发展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愿您在以后的风雨征途中,变得更加美丽、更加丰饶,创造出新的业绩与辉煌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 中卫,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地级市。因为年轻,所以她魅力四射,一个禀赋独特、亮点频现的年轻城市已经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五年的沧桑岁月,生机勃发。全市各族人民在充分发扬“三苦”精神、努力践行 “五个干事”的进程中,逐步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和科学决策,从而锐意进取、奋力开拓、激情创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险阻,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卫奇迹,以骄人的英姿悄然崛起——提前一年在中部干旱带上建成百万亩硒砂瓜基地,使中卫成为“中国硒砂瓜第一市”;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美利工业区鸿蒙初劈,农民新居容姿靓丽,香山机场银燕翱翔,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联袂相携,文教卫生等民生事业长足推进,城市文脉得到历史性的续接和拓展……这些都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情感积淀、时空冲击、人文环境和创作素材。特别是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文化建设,启动实施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艺精品工程,有效推动了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广大文艺工作者更是使命不怠,开展了一系列彰显特色、激发灵感的大型文化项目,致使地方文化的张力和内涵得以凸显,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不断得到丰富和满足,有力地推动了和谐文化建设和经济跨越式发展。 五年的浪漫情怀,雄壮交响。中卫曾是一片视觉与想象的风水宝地,犹如白桦林中遗存的处女地尚待开垦。适逢撤县设市,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注定会嬗变为生命与情感的强音,历经岁月孕育和洗礼,自我性灵与对现实思考的文艺作品蜂拥迭出,系统完整地积淀了优秀文化,丰富了地方文库。它们题材广泛、立意高远,全方位多视角充分映衬了中卫的自然与风光、民情与风物、苦干与追索、理想与希冀、生命与省思,以及在这片热土上奋力开拓的人们的精神状态——朴实、顽强、坚韧。同时,中卫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人文状态和民族性格被文艺家以诗性的言说方式书写,寄托了敢于直面现实的中卫人的深邃哲思和豪迈情怀,读之即可感触新中卫奔放的律动。 五年的新中卫,充满活力。发展繁荣中卫文艺事业需要积极奉献,守望共有精神家园更是责无旁贷。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遗余力地抓好文艺人才发现培养和队伍建设,满腔热忱地抓好文艺创作,用精品力作引领风尚,幵拓新猷。 诚然,尽管中卫的文化底蕴深厚,可我们没有理由妄自尊大,因为它已经成为历史和荣誉; 虽然中卫建市只有五年,一切都需要加倍努力,但没有理由妄自菲薄,因为我们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真情关爱,有浓郁的人文风脉和一支甘于奉献、默默耕耘的文艺家队伍。如此奠基,地方文化之树必将会根深叶茂,硕果丰瞻。 范学灵,男,汉族,宁夏中卫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出版高级副编审职称,现任中卫市文联主席。多年来,从事文化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勤勉敬业、开拓创新,倾力于事业。撰稿总量逾260万字,集体著述有《中卫县志》、《中卫方言志》、《中卫年鉴》(系列) 等,个人著作有《中卫文库大观》、《乾隆中卫县志校注》、《香山酒文化》等,合作编著有《中卫民俗文化经典》、《魅力新中卫》系列丛书 (共四本)。先后发表业务论文、史料传记、长篇通讯、诗词歌赋、随笔铭文等百余篇,约50 万字。喜好收藏名人字画,把玩黄河奇石,并有所建树。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范学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