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县长马新民在海原县职业中学调研刺绣培训工作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1020220001863
图表名称: 海原县县长马新民在海原县职业中学调研刺绣培训工作
起始页: 049.pdf
结束页: 049.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G718.3
关键词: 中等专业学校 刺绣工艺

内容

海原县职业中学建于1986 年,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级职业学校。学校现有学生1787人,共 24个教学班(不含短期培训班), 开设的课程除普通文化课外,还开设了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基础、 宪法与法理学、素描及构成基础4 个专业。为了挖掘、弘扬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手工艺这一文化旅游艺术瑰宝,2008年该校开设了民间传统手工艺(回族刺绣、剪纸)专业,并注册成立了海原职中民族手工艺有限公司,今年又开设了酒店服务与管理、电气焊、 缝纫3个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 118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名, 中学高级教师19人,中学一级教师47人,“双师型”教师23人。 近年来,海原县职业中学以 “发展职业教育、造福海原人民” 为办学宗旨,以“凝人心、聚人气、 强技能、创名校”为奋斗目标,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大力实施“教育移民、职教富民”、“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战略,加大职业高中招生力度,开拓了高职对口升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联合办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和校本培训、派出培训、离职进修等多种形式的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质量迅速提升, 办学效益稳步提高,办学吸引力明显增强。建校20多年来,该校共毕业学生7316人,考入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2426人。 该校学生除了每年享受国家拨付的1500元生活补助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示捐资助学等,共有50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和300多名特困生获得了奖(助)学金(学年人均500 元以上),部分“一帮一”的同学每年受助金达1500元到2000元。 联合办学走出新路海原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级贫困县, 十年九旱,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无工业及厂矿企业,就业岗位几乎空白,而每年中、高考落榜生约4300人(占中、高考报考人数的60% ),农村剩余劳动力 9.6万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 50.5% )。这些人群中,中、高考落榜生大部分成了有文化无技能的外出打工者,而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是既无文化又无技能的劳动力,优越的人力资源反而成为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了改变这一现实,2007年,海原县委、县政府根据自治区《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精神,果断调整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及时出台了 《海原县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承担全县职业教育重担的海原县职业中学认真贯彻《海原县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 “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教育移民、职教富民”战略。 该校在调整办学思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的同时,还主动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接洽,先后派专人多次赴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湖北、四川、湖南、广西、海南等地的24所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较为严重,为了改变学生及家长的这一陈旧观念,海原县职业中学制作了大型展板, 印制了宣传彩页、传单,选派有招生经验的教师深入各乡(镇),走村串户进行大力宣传。 该校自2007年实施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工作以来,已分3批向山东、四川、湖北等省的10所职业院校输送学生1910名。目前,已有 700多名学生进入了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期间月工资800元到1200元)。他们在联办学校和企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奋力拼搏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实习企业、 联办学校领导和师生的特别关注和好评,他们以优异的理论水平和精湛的职业技能践行了“刻苦学习、掌握技术,为自己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海原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奉献青春”的铮铮誓言,为海原学生在发达地区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家庭贫困而不气馁,他们水土不服而不退缩,他们经济拮据而不自卑,他们珍惜学习实践的机会,把握就业并改变命运的机遇,努力实现在发达地区就业、创业、致富的宏伟目标。 特色培训带动创业海原县每年在外务工的劳务人员达10万人以上,有5万多的农村妇女留守家园。如何让这些留守妇女操持家务和挣钱两不误,是海原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该县多年来遇到的一个难题。 据调查,海原县能从事民间手工艺制作的妇女达5000人,而这些妇女的手工技艺除少数为祖传外,大多数是自创,从作品的构思、创意、制作、色调的调配等方面都缺乏专业化、品位化、艺术化。只有将民间艺术加工从散、 小、少向集中化、市场化、规模化整合,使民间手工艺术商品化、产业化、经济化,逐步打造出海原民间传统手工艺(回族刺绣、剪纸) 专业品牌,才能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才能更多地增加农民收入。引领这个产业发展并初见成效的,就是海原县职业中学。 为了借鉴经验,少走弯路,海原县职业中学先后8次派人到甘肃考察,4次赴江苏苏州学习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工艺。为了调査市场,打开销路,该校领导奔赴全区各市、县以及旅游景点考察、调研。 通过调研,他们了解到宁夏的刺绣很受全国各地游客的喜爱,特别是海原回族刺绣产品供不应求。 2008年年初,在海原县委、县政府和人事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海原县职业中学开启了民族手工艺(剪纸、刺绣)的培训工作。通过宣传、动员,该校先后培训农村闲散劳动妇女700多人。 2008年4月,海原职中民族手工艺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公司生产的刺绣作品结合了周边省区以及 “苏绣”的特点,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的海原回族刺绣。作品一针针寄予美好祝愿,一线线意味浓厚深情,具有很高的纪念、收藏价值,受到了市场的广泛亲睐,销售价格不断攀升,并被入选为自治区50大庆礼品馈赠来宾。 截至去年年底,该公司绣工共创收300多万元,人均月纯收入1000 元,公司纯利润65万元。目前,该公司车间共有20名固定女工事刺绣产品的生产,在册刺绣女工368人分散生产,刺绣产品供不应求。 该校将通过公司化的运作, 逐步实现文化与产业相通,办学与开发互动,培训与实践并举,技能与经济挂钩,全力打造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回族刺绣、剪纸艺术品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再作贡献。 今年,海原县职业中学被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扶贫办确定为“城乡贫困及城镇零就业家庭培训就业援助工程定点培训”和“宁夏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长期技能(刺绣)培训基地”。 (本版文图均由海原县职业中学提供)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新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