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到沙漠日光温室调研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1020220001704
图表名称: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到沙漠日光温室调研
起始页: 017.pdf
结束页: 017.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S625
关键词: 设施园艺 温室

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秉承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用自己的行动不断颠覆着传统的观念,取得了科技创新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在20万亩可被利用的腾格里沙漠里发展设施农业、改造利用闲置鸡舍进行生态发酵床养猪试验示范、为灌区设施蔬菜大棚配置增温火墙……“中卫这块土地养育了我,如果能在沙漠中做好设施农业,并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经营模式,为后辈人找到一条新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就对得起这块土地了。”市科技局局长刘学录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是的,敢于而且能够干成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工作,这就是“能力和水平的体现”,这也是成功的标志。 翻开市科技局近年来的发展日志,我们总能找出令人振奋的建成全国首个沙漠设施农业示范点上世纪50年代,为保证包兰铁路不受沙漠侵袭,中卫人和治沙科技工作者创造出了以麦草方格治沙为主的“五带一体”治沙体系工程,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如今,中卫沙波头区灌区10%的耕地面积,养活着90%的人口,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设施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农民增收困难。而中卫有几十万亩的沙漠土地,有着日照充足、丰富而优质的地下水资源,沙地和空气没有任何污染等得天独厚、发展设施农业的条件。 为充分开发利用沙漠资源, 节约引黄灌区耕地,缓解沙坡头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探索在干旱沙漠地区发展设施农业与生态防风治沙相结合的新模式,推动中卫设施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市科技局牵头,市供电局、 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农牧林业局等部门配合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建设高标准的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整个园区分两期建成,近期用5年时间,建成一个1.6万亩的沙漠高科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远期用15至 20年时间,建成一个占地10万亩、具有一定规模和鲜明区域特色的沙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市科技局结合国家科技部和自治区科技厅项目的实施,组织相关人员,设计棚型,选择材料,研究试验。经过反复摸索试验,终于研究出水肥一体化的沙漠温棚配套生产技术。2008年建起的6个试验棚、4个示范棚种植蔬菜均获成功,每棚收益6000元一8000元。 自治区、中卫市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实际考察后,均给予很高的评价:“沙漠中发展设施农业,集治理沙漠、增加耕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于一体,开发潜力很大。”“这是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大胆创举,为今后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路子。”“沙漠温棚”的特点:一是后墙主体采用草砖材料,这些材料全部利用宁夏美利纸业造纸废弃的边角料、次等料,实现了物尽其用,破解了沙地上建墙的难题;二是草砖墙体干燥、保温,大棚夜间温度较灌区温棚高4度—5度;三是由于沙漠温棚棚内湿度低,所种瓜果蔬菜发病率降低,生产的全是有机绿色产品;四是铺设防渗膜,使用造纸厂废弃的树皮等, 采用滴灌、渗灌既解决了沙地漏水严重的问题,实现了“多用光、 少用水”,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首创性开发出设施蔬菜增温火墙2008年初的持续低温几乎使所有蔬菜大棚受灾,第一代蔬菜大棚更是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为了帮助群众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在田间地头3个多月的试验,科技局组织科技人员试验出了设施蔬菜大棚增温火墙。这种火墙建在棚内东西墙边50厘米的护坡上,宽50厘米,高80厘米。每栋大棚内的两个火墙相当于4个热风炉,且因通道长,大部分热能都能释放在棚内,保温散热持续时间长。按照每栋大棚两个火墙算, 只需投资1000多元。如用生土炕面来建造,投资更小。 ★利用闲置圈舍,发展生态环保养猪。为了充分利用大量闲置圈舍,市科技局专门派出技术骨干,赴东北学习考察,掌握了系统的生态环保养猪技术。回来后, 经过反复试验,成功探索出了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并在全市大面积推广。按照“品种优先、技术配套、机制创新、综合示范、政策扶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计划年内建成万头生物环保养猪场10个,建设生态环保猪舍150栋,加快我市10个万头生态养猪场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硒砂瓜产业上,首次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北干旱地区压砂地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按期完成了 2008年的示范基地目标任务。 ★在设施蔬菜产业上,认真实施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设施蔬菜提质增效规范化集成示范及产业化开发”项目, 完成了设施蔬菜优新专用品种示范推广、工厂化穴盘育苗及嫁接育苗技术应用示范推广、精品无公害蔬菜超高产综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应用推广7项重点任务,促进了新阳光、科源、瑞农、新富农、晨曦等10家蔬菜产业化企业的发展,新增就业岗位900多人,有力地带动了我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上,去年全市新选派科技特派员 75名,累计达到282名。全市新增科技特派员创业企业4家,累计达到56家;新增合作社2家, 累计达到27家。年产值在百万元以上的法人科技特派员有29个。 全市科技特派员共引进种养新品种205个,推广新技术128项。 ★在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上,依托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投入资金527万元,支持新阳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瑞绿色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迎水桥镇杨渠村、柔远镇沙渠村、镇罗镇观音村设施蔬菜农业示范园区集成配套应用示范了优质工厂化穴盘苗基质配方技术、高畦栽培、快速缓苗定植、高效超高产茬口设计、测土给水、 均衡施肥、病虫害生态防治等6 项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番茄、 黄瓜、辣椒、茄子等主栽蔬菜优质专用品种62个,示范菌菇新品种5个,提高了示范园区的科技含量。 ★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上,去年,有6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及自治区的资金支持,在重点骨干企业推广先进实用技术5项。 ★在科技服务“110”上,全市建立农业科技服务“110”站 31个,开通了“12396”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电话,服务范围覆盖全市70%以上的镇(乡)村。同时建立农业专家信息库,聘请设施蔬菜、硒砂瓜、林果、畜禽、农作物等方面的10名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将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电话、专家服务组成员及各服务站的信息统一印制成卡片发放到农民手中,通畅快捷地解决农民所咨询的农业生产疑难问题。 2008年,市科技局被自治区有关部门评为“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这些只是科技工作众多亮点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市科技局又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本版文图由市科技局提供)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建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