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化运作的良种繁育示范基地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1020220001696
图表名称: 企业化运作的良种繁育示范基地
起始页: 015.pdf
结束页: 015.pdf
图表类型: 照片
责任者: 马进军 摄
分类号: S339
关键词: 良种繁育 人工繁殖

内容

本报记者马进军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是中央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 五年间,中卫农业的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就是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以“三苦”精神、 “两情”作风和“五个干事”的精神和气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践行着科学发展观,创造出的骄人业绩。 季节的轮回不断洗刷着往事的印记,但铭刻在内心深处的影像和感动永远不会掉色,不会被冲淡。 2004年,中卫撤县设市。新的起点、新的局面、新的气象、新的蓝图,一切以“新”开始,一切以发展为中心。 无农不稳。中卫农业发展的蓝图该怎么描绘?市委、市政府把岀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在农民得实惠上。 如何统筹兼顾,让干旱区和灌区农民得实惠,奔小康?经过考察与调研,中卫市决策者做出了一个在当时很有争议的决定——在中部干旱带发展硒砂瓜产业。 对于这个决策,个别人说风凉话、看笑话。但两年的推广发展, 使说风凉话的人少了,看笑话的人变了。事实告诉他们,干旱带上发展硒砂瓜产业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上的英明决策上,是针对干旱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开出的一剂农民脱贫致富的良方。 短短5年,中卫以领导苦抓、 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激情创业、热情干事的“两情”作风,把小西瓜“滚”成了大产业,硒砂瓜种植面积从8万多亩跳跃到100万亩。 这是中卫干部群众创造的一个奇迹,是年轻的中卫市书写在干旱带上的一个神话。 在这个奇迹创造过程中,中卫市各级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为民宗旨,也从这个奇迹中明白:只要想干、会干、 苦干,没有干不成的事情;只要一心一意谋发展、求发展、促发展, 就会有大发展、快发展;只要心里装着人民群众,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就会赢得民心。 同样,在这个神话的书写中,中卫市的决策者以求新求变求突破的高要求严要求,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创新,使这项产业步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轨道,并叩响了现代农业之门。 与硒砂瓜产业相比,设施蔬菜产业同样是一个奇迹。五年间,设施蔬菜从最初的3万多亩猛增到 19.3万亩,并且突破传统的种植模式,以现代农业的要求和模式定位,提升了中卫农业的水平和档次,使中卫农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步子迈得越来越快。 2008年,中卫农业将触角又伸向沙漠,在沙漠建起日光温室, 并试种蔬菜取得成功。沙漠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的试验成功,找到了中卫农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沙漠设施农业的新路子,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为保证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开发建设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实施意见》,明确表明了我市开发建设沙漠日光温室的目的和意义、条件和目标、 产业发展方向及经营模式、政策措施等。为中卫市发展沙漠农业铺平道路。 无疑,这又是一个英明的决策,是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农业发展的又一个具体体现和见证。 窥一斑而见全豹。建市五年间,中卫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高瞻远瞩,科学决策,不断突破自我,为我市农业跨越式业种养规模分别达到16.9万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08年100.15万亩,113.3万亩、72万亩年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48.98亿元、26.1亿元和3498元。设施农业、硒砂瓜、马铃薯、经果林、蛋鸡饲养量等五个特色产和685.45万只。在沙坡头区,农民人均来自设施蔬菜的纯收入 302.4元、来自硒砂瓜的纯收入237.5元。特色种植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2.1%。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进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