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举办司法行政业务知识培训班(资料图片)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1020210002308
图表名称: 海原县举办司法行政业务知识培训班(资料图片)
起始页: 011.pdf
结束页: 011.pdf
图表类型: 照片
责任者: 彭红兵
分类号: DF85
关键词: 法律援助 司法工作

内容

近年来,海原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司法行政及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有效整合了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法律服务等各项职能,全面推进了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及全县司法行政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平安海原”、“和谐海原”提供了良好的司法行政保障。 发挥职能维护稳定海原县司法局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2005年以来,结合“平安海原”建设,在全县163个村健全了村调委会,在1099个组配备了调解信息员,在县直85 个机关单位建立了调解组织,使全县形成了大调解的格局。把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与集中调处、大排查、 大调处相结合,做到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并建立了司法局1月一排查、1月一分析,乡镇司法所半月一排查一调处,村委会每周一排查一调处的工作机制,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消除在萌芽状态。2006年共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415起,调解成功406起,有效安置刑释解教人员79人。 为了减轻刑释解教人员对社会的压力,海原县司法局不断健全了县、乡(镇)、 村、组、户帮教网络组织,实行了帮教责任制,确定了 “一帮一”和“多帮一”的帮教工作机制,两年来有效安置刑释解教人员 210人,帮教率100%。 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成立了海原县法律援助中心、海原县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及18个乡(镇)法律援助站,将律师事务所律师充实到法律中心担任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工作者,完善服务体系和人员配置,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法律服务水平。并完成了 18个司法所的办公用房建设,配备了基本的交通、办公设备,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步伐整体迈进, 2006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5件。同时, 把班子队伍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深入扎实地开展各项教育整顿活动,以学风带政风、以学风促行风、以学风推效能、以学风树形象。 普法工作硕果累累为了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 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创建“平安海原”、“和谐海原”,为海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法制环境,海原县司法局结合“四五” 普法,在经常性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利用综治宣传月、“3.15”消费日、 “6.26”禁毒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以城镇为重点,向乡(镇)、村、组辐射,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了普法教育,大力宣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实现了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 实现了由注重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为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及法制政府的建立,海原县司法局把提高该县干部职工的法律培训作为普法的重中之重,先后聘请区、市、县资历深厚的学者、教授为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举办法制讲座。同时,为全县广大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乡村干部、宗教人士等举办培训班80场次,培训5000余人。并组织全县2500名干部职工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增强了普法效果。 2005年以来,海原县司法局与教育部门配合,把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育人作为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建立健全了教育、综治、共青团等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法制教育运行机制,发挥了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海原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为了提高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自2005年开始,海原县司法局专门为务工人员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两年来累计举办务工人员培训班240场次,培训务工人员18.5万人。 有耕耘就有收获。2006年,海原县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县”。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彭红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