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鸣沙镇集镇一角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1020210002239
图表名称:
鸣沙镇集镇一角
起始页:
004.pdf
结束页:
004.pdf
图表类型:
照片
责任者:
马进军
万煜
分类号:
F303
关键词:
农业经济
抗旱种植
内容
鸣沙镇,无论从人口还是地域面积讲,都算得上中宁县的大镇之一。然而,多年来,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并没有让这个大镇强盛起来。相反,随着枸杞、红枣产业的发展,以及便利的交通等优势凸显,个别乡镇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而鸣沙镇却逐渐被甩在了后面,这让鸣沙镇干群感到很不是滋味。 落后就被动,这点毋庸置疑。 那么,发展何种产业才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才能助推农村经济更稳、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强镇富民的梦想如何才能实现……当这一连串的问号被提出后,鸣沙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在这股力的作用下,该镇开始踏上了寻道图强的发展之路。 硒砂瓜,对于鸣沙人来说倒是不足为奇,因为早在80年前,他们就开始这样在石头缝里种瓜了,只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没有形成规模。 2004年,对于硒砂瓜与鸣沙镇来说, 是崛起与辉煌的开始。这一年,硒砂瓜终于扬眉吐气了,它与枸杞、红枣等并肩而立,成为一项优势特色产业了。硒砂瓜产业也开始迅猛发展起来。就在这一年,鸣沙镇也意识到,原来自己手中早捧着一只 “金饭碗”,只是缺乏慧眼与力量,没有将它做大做强。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当区、市、 县强有力的手拉动硒砂瓜产业发展时,鸣沙镇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硒砂瓜产业。同时,该镇以“稳粮、扩林、增畜、强技”为总要求的农村经济发展方针也确立了下来。从此,鸣沙镇发展的步伐显得更坚定、更稳健、更有力。 传统农业向特色化、多元化方向转型,这是新时期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认清了形势,找准了目标,鸣沙镇在农业发展上采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方略。 从2004年到2006年,鸣沙镇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硒砂瓜种植面积从不足1 万亩,发展到7万多亩,全镇人均来自硒砂瓜产业的收入从300多元增加到1100 元,压砂地面积也累计达到了 8.51万亩, 全镇从事压砂瓜种植的农户也由百余户发展到1040户。 随着硒砂瓜产业的蓬勃发展,枸杞产业在鸣沙镇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为做大这项特色产业,鸣沙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强化服务”的办法,鼓励支持农民积极参与。政府支持、政策引导让农民看到了枸杞产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种植枸杞的信心与热情,鸣沙镇枸杞种植面积每年都以900亩至1000亩的速度递增。为了提高枸杞品质,实现无公害生产,鸣沙镇还按照“统一规划,统防统治”的原则,组建统防统治服务队。2006年,鸣沙镇枸杞产量达 110.7万公斤,产值达1661.5万元。 与硒砂瓜、枸杞产业相比,红枣产业的效益目前还没显现出来,但枣瓜间作的创新种植模式却为压砂后续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几千亩的枣林染绿鸣沙镇干旱沟梁与万亩压砂地的同时,必将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畜牧产业上,鸣沙镇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模式,实现了牛羊进园区和病疫统防统治的新突破。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 2006年,鸣沙镇引进二元母猪220头。 在园区建设上,投资53万元,启动建设了高标准奶牛养殖园区1个,完善提高综合养殖园区7个。在防疫工作上,防疫密度达到100% 。 以工强镇是鸣沙镇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为此目标,鸣沙镇立足实际,按照 “扶持、协调、引导、服务”的原则,加强对镇属企业管理。2006年,该镇投资1330 万元,完成冶炼厂1#、2#还原炉技改,完成鸣沙编织厂、丰达草帘厂扩建增效;投资106万元新上纸箱厂1家……农业市场化的提升与农业专业化的分工,催生了鸣沙镇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该镇个体王商户发展到554 户,从业人员达4365人,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人均达到了 1108元。 机遇与挑战、创新与守旧、发展与观望,面对选择,鸣沙镇抓住了机遇,选择了挑战、创新与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鸣沙镇正在大踏步地向繁荣富强迈进。 乡镇之星中宁工作站联系方式:8597171 (马进军)、8870121 (马永福)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进军
责任者
万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