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火爆的旺市——东园农副市场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1020210001021
图表名称:
火爆的旺市——东园农副市场
起始页:
007.pdf
结束页:
007.pdf
图表类型:
照片
责任者:
崔中华
分类号:
D64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城区经济
内容
在中卫有这样一个行政村, 连续多年荣获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999 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宁夏第一个“亿元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被自治区党委授予1998年—2000年度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 2001年被自治区党委授予建党八十周年“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称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5 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150个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试点单位, 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期间,还获得自治区级各类荣誉称号达6项之多。这个行政村就是中卫城区文昌镇的东园村。—个小小的行政村,是如何获得如此之多、之高的荣誉呢?请看来自东园村的报道。近年来,中卫城区文昌镇东园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以创建文明为主题,以发展经济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素质为重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摸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致富之路。发挥党总支核心作用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没有坚强的领导集体,三大文明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东园村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职责,将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党建工作任务同步下达,措施同步到位,考核同步进行,奖罚同步兑现,工作同步达标;对重大问题,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交支部会议集体研究讨论;严格考核、 奖罚办法,把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与奖惩挂钩,实行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全体干部的积极性,保证了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和完成。与此同时,东园村十分注重着力提高干部素质,经常组织班子成员学政策、学理论、学科技、 学法律、学市场经济知识,增强班子成员驾驭全村工作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使党总支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提高。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东园村党总支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把壮大集体企业作为经、 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1999 年,该村成立了中卫东园实业集团公司,并先后投资5800万元创办了东园塑料厂、东华洗毛厂、东园建筑公司、东园水泥预制厂、东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东赢宾馆、 东园建筑建材批发市场、东园房地产开发公司。2004年,集团公司实现收入 4410万元。企业的创办和兴建,壮大了集体经济,也为三大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提供了经济保障。东园村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另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 50万元资金,鼓励村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并对个体经营大户、 科技示范户进行资金补助,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截至目前,全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达到1760余人,占全村劳动力的 82%,个体工商户达到583家,个体私营经济收入达到18381万元,全村80%的农民人均收入来自二、三产业,90%以上的村民落实了致富项目,并带动和吸引外来务工人员1000余人。搞好文明创建提高农民素质东园村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到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促进了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东园村积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通过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共培训700余人,散发科普资料1000余份,征订科技书刊38 种52份、光盘30种80张,存书 2500册,树立各类典型大户40 户,树立各类科技示范户17户, 培养技术人员3名;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经常组织各类大户出去参观,请专家进来作科技报告,选送优秀干部到外省市学习培训;崇尚教育,捐款资助困难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每年被全国大专院校录取的学生达20名以上;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自发组织了100余人的中老年人秧歌队及50人的舞龙队和20人的篮球队,进一步丰富了全村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文明建设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由于东园村位于城乡结合部,人口稠密,外来人口达2100人,人员构成复杂, 也给综合治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但村两委班子不怕困难,经常与公安、计生、土地、司法等部门联手, 从细小环节抓起,每季度对计划生育、户籍管理、辍学儿童、非法占地、黄、毒、赌、邪教、非法宗教活动等进行排查、摸底、整顿,使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为了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该村配备了社区治安员、巡逻员34名。在民主选举、村民自治、综合治理、民事调解、安全文明、计划生育等项工作上,都走在前列。如今,东园村维护集体荣誉的人越来越多了,集体上访的现象没有了,全村形成了打击邪气、弘扬正气、热爱东园的良好风气。发展公益事业造福父老乡亲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东园村加大了对全村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投资。近年来,该村自筹资金1250万元,拆迁民房 1250间,征地150亩,开通了贯通全村14个组的长4.2公里、宽 32米的4条柏油路(长城东街、 卫谢北路、文萃北路、黄河北路),争取到了沿路两侧40米范围内的开发权;每年从集体经济积累中拿出10万元,用于水利灌溉、桥梁渠闸、机械设备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资200万元,建起了中卫六小办公楼,改善了办学条件;投资40万芫,建设了甲级卫生所,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投资300多万元,改造了全村低压线路,硬化了环村巷道,美化、绿化、亮化了村庄。抓好帮扶工作真正为民办事集体经济实力壮大了,资本积累增多了,东园村帮贫扶困、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也加大了。近年来,该村累计投资5845万元,沿长城路两侧开发建设农民小康商住楼共19幢,建筑面积81100平方米,其中为群众返还营业房191 间,以建筑成本价为村民提供住宅楼823套,补助6万元为700 户农户安装了闭路电视,安装程控电话500余部;对全村60岁以上的党员每年给予300元、70岁以上的党员每年给予400元、70 岁以上的村民每年给予200元的生活补助;对贫困户每年给予 300元-500元的生活补助,并优先安排困难户和残疾人上岗就业;村民如遇“白事”,给予500 元的丧葬费,并敬献花圈;对精神病患者,村上派专人护送到医院进行治疗;每逢节日,对全村30 名年老体弱、卧病在床、军烈家属、残疾家庭、老干部、老党员、孤寡老少人员进行探望和慰问;21 名村干部工资全部由村上列支, 不在农民头上摊派;利用3年时间将全村80%以上的平房进行拆除改造,使70%的村民住上宽敞明亮的小康楼,50%的村民拥有营业房。东园村的做法,毋庸置疑代表了新世纪农村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些奖牌和荣誉是对他们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最好褒奖。东园村正在朝着富裕型小康社会阔步迈进。(崔中华/文图)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崔中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