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生态移民『移』走穷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6839
颗粒名称: 上万生态移民『移』走穷根
分类号: F329
摘要: 2009年12月4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中卫市生态移民工作的文章。
关键词: 移民工作 农业 农民

内容

本报讯 (记者 马进军)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中宁县红梧幸福村的杨勇一家,离中宁县城近了,夫妻两人就进城打工,不到10个月时间挣了近2万元,小日子一下子有了起色。杨勇高兴地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从干旱的山区搬到川区不到一年,日子就有了过头。这生态移民工程就是好啊!‘移’走了我们的穷根。”
  原居中宁县喊叫水乡田套子村的杨勇一家,屋舍破旧,生活困顿。2008年12月底,杨勇与喊叫水乡其他230户贫困户搬迁到了红梧幸福村。
  “搬来后,一个冬天我心里都暖暖的。”杨勇说,告别住了20多年的土坯房和不产粮的旱田,他浑身轻松。同杨勇一样,来自徐套乡的田志发等242户贫困户在红梧幸福村也感到生活“有了过头,有了盼头”。
  徐套乡原属海原县,与之前划归中宁县的喊叫水乡相比,该乡不但干旱,而且山大沟深。提及过去,田志发直摇头:“住在那山沟沟里,别说其他的,吃水能把人难死……”
  今年枸杞采摘时节,田志发一家人仅在中宁县城周边采摘枸杞就挣了好几千元。田志发说:“在川区打工挣钱的渠道就是多,只要人勤快,能吃苦,不怕挣不到钱。”杨勇则对新生活充满美好憧憬,他说:“这里交通方便,打工方便,过不了两年我们就能彻底脱贫。”
  红梧幸福村工程是2008年中宁县倾力打造的一项生态移民工程。据该村管委会副主任黄胜讲,从喊叫水、徐套两个山区乡搬迁来的贫困户,每户均已栽种了枸杞、红枣、核桃等。目前,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进城务工。
  生态移民是中宁县“以川济山”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6月,中宁县又实施了撒不拉滩生态移民工程。这项预算总投资7300万元的生态移民工程,明年春将使徐套乡4个村1200多户5000余人在这里开始他们的新生活。而就在前不久,马家塘生态移民一期项目工程建成,有400户近千人欢天喜地搬进新居。
  中宁县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变“输血”为“造血”,改变过去“等、靠、要”,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是中宁县“以川济山”的落脚点。从2006年开始,中宁县先后启动实施了马家塘、红梧山、撒不拉滩、打麦水生态移民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4.16亿元,帮助上万生态移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地名

中卫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