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村吹起文化劲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6789
颗粒名称: 水车村吹起文化劲风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12月3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沙坡头区常乐镇水车村文化大院的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村民 活动场所

内容

在沙坡头区常乐镇水车村,有个相当出名的“文化大院”,这个大院如同乡间田野里盛开的报春花,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文化大院”既是欢乐的大院、精神的大院,也是村民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
  晚饭后,是大院最热闹的时候,大院里乐声四扬、鼓乐齐鸣,村民们自编自演、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享受着无比的快乐。这个“文化大院”的创办人叫屈兆明。1980年,屈兆明从部队退役后,在家乡先后投资300万元办起了青山鹿业有限公司,养鹿100多头,年收入30万元以上。收入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为了精神食粮不匮乏,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屈兆明,开始组织有文艺爱好的村民办起了自乐班。没想到,每次活动的时候,都会吸引很多人来看热闹,有的村民还主动参与,于是,建立一个“文化大院”的想法在屈兆明的脑海中形成了。
  屈兆明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和村里文艺骨干的支持。今年年初,在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的帮助支持下,屈兆明投资15万元,自费购置了扩音机、高音喇叭、锣鼓、二胡、扬琴等,在自己家办起了“文化大院”。他们成立了一个乐队和演出队,几乎每天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参加人数多达二三十人。
  别小瞧“文化大院”产生的凝聚力,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在大院里唱歌、跳舞、扭秧歌,感觉日子过得特充实。“文化大院”对周边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他村的农民也经常来大院助阵,有的家庭主妇不会唱、不会跳,就到这里来当一名忠实观众,还把家务活拿到大院来做,她们说听到了歌声干活就不累了。
  屈兆明的“文化大院”不但活跃了村里的文化生活,还树立了良好的村风。以前,水车村村民没事的时候就是喝酒、打扑克、打麻将。“文化大院”成立后,村民不仅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场所,也成功地搭建起了精神文明的平台。现在,参与文化大院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村民们在活动的同时,还交流致富方面的信息。“文化大院”设有图书阅览室,村民在这里可以阅读种植、养殖业的书籍,观看科普知识讲座光碟,让村民在娱乐的同时还能掌握一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方法和各种致富经验。屈兆明家里种了6亩多地的苹果园,每年收入2万多元,村民来参加活动时向他请教栽培技术,他都毫无保留地加以传授。一些种养殖大户也来大院介绍、推广种养殖经验。
  “文化大院”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村民的思想素质,全村男女老幼团结一心,村风正、环境美,致富劲头足。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晓兵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