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家的火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6369
颗粒名称: 怀念老家的火炕
分类号: I267
摘要: 2009年11月24日中卫报登载的散文作品。
关键词: 散文 火炕 农村

内容

几天前,我生活的这个小城市下了一场大雪,家中虽然通了暖气,但是房子里还是稍稍有些冷。天阴阴的,回家吃过饭,和妈在客厅里坐着嗑瓜子聊天,妈说着冬天到了,天又下雪,要再添些衣服之类的话。“这要是在老家,外面天气再冷,只要回到家中坐在炕上,一下子就不冷了啊!”这一句话像一根针似的在我心头扎了一下,让我深深陷入对老家火炕的回忆中……
  我的老家在固原南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农村,从小我就生活在尘土飞扬的不太规则的四合院中,爸是爷爷的长子,在我过完“百天”不久,爷爷就和爸妈分了家。那时候,爸兄弟姐妹有7个,所以爷爷家特别穷,自然没有给爸妈多少东西,爸妈就借了村上的房子,安顿下我们一家4口。过了几年,爸妈终于把借的房子买了下来,我们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家。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西部农村,人们生活艰难,记得一位作家这样描写西海固:“西海固的人穷惯了,苦惯了,洋芋吃惯了……”一句话,让人感慨良多,想必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西海固人大多都有那种挥之不去的苦涩记忆吧。
  3间泥土房,伴了我20余年,家中的火炕,我睡了20余年。小时候,家中没有书桌,每每放学回家,便和村上小伙伴三两个一同趴在我家炕沿上做家庭作业,北边炕沿我最喜欢,主要是光线好,也许正是那条炕沿,我的学习成绩比趴在东边炕沿写字的伙伴好。后来,由于到了城里上学,离家远了,回家的次数少了,趴在炕沿写字的日子也渐渐少了。
  家中的火炕基本上一直有温度,农村人整天忙地里的农活,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所以即便是夏天,妈还是习惯煨炕,妈说睡在热炕上,感觉腰腿舒服。那时候,农村人吃面食大都调的是浆水,淡淡的淳淳的酸味。但是浆水要发酵,一般都放在锅台上,也有放在炕角的,由于炕上的温度比锅台高,酸味就更加浓厚,我家就把浆水罐放在炕角,妈担心放不稳,还让爸在炕角两边钉上钉子,用绳子拦住。但一天晚上,我们在梦中被冻醒,发现脚下浆水正在蔓延。后来才知道,爸把绳子没拦好,不知谁的脚碰倒了浆水罐,让浆水淌了半炕,火炕给人的温暖顿时被冰凉的浆水浇得荡然无存。
  家中的火炕,冬天人们对它更加依恋。外面滴水成冰,只要是趴在热热的炕上,真是里外两重天,那种舒服通透全身,让人无比放松,无比惬意。那时,谁还会稀罕暖气?男人们在炕上拱卒进兵喊杀声酣畅至极;女人们一边缝衣做鞋一边说着家长里短,似乎怎么也说不完。下了雨,老天爷给农村人放了假,在外做不成农活,躺在暖和的炕上,那个瞌睡啊好像怎么也睡不醒。
  爸妈在农村老家生活了50多年,今年终于同意搬家了,离开了农村的泥土屋,也离开了给人温暖的火炕,进了城,住上了鸽子笼式的混凝土屋,睡上了床,尘土飞扬的现象没有了,随时给人温暖的火炕也消失了。就在搬家那两天,家中的两通火炕相继罢工,双双出现燃着被褥的现象。爸说,炕着火预示着我们要发财。记得妈那时眼中含着眼泪,自言自语地说,现在我们要搬家了,炕也不要我们了!
  冬天来了,气温降了,虽然家中通了暖气,但爸妈还是觉得冷。其实,屋中不是真的冷,只是父母住惯了火炕,习惯了踏踏实实的温暖。就是外面再怎么下雪,只要趴在暖和的火炕上,身体就不冷,心也就暖和了。
  “……手摸着床,连一点温度都没有,插电褥子费电还没有炕暖和啊!”妈的话就像她的叹气一样,那么悠长,总牵引着我不尽的思绪。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吉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