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客新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5843
颗粒名称: 麦客新传
分类号: F329
摘要: 2009年11月12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流动割麦人的文章。
关键词: 小麦 收割工作 机械

内容

一把镰刀、一条薄棉被,是他们走南闯北的全部家当。每年麦收、稻熟时节,他们会结队出现在产麦、产稻区,寻人雇用,替人割麦。
  他们就是麦客,季节性流动的割麦人。
  麦客这一行始于何年,不得而知,但西海固地区曾走出过很多麦客。
  如今,西海固地区的麦客早已转变观念,很多人“下海”做起了生意,也有很多人通过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成为厨师、砖瓦工、电焊工,更多的人发展的是特色种植,经营的是渔林牧业。
  从“下苦人”到生意人、从“苦力型”到“技能型”、
  从传统农民到新型农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麦客们的最终归宿。
  年近60岁的张秉成是海原县关桥乡一位农民。15岁时,他就跟父亲赶麦场,远到过陕西,近走遍周边市县区。张秉成说,每年麦收季节,他们村以及周边村子的村民就到陕西、甘肃、银川等地赶麦场。6月天,地面上会升腾起灼人的燥热,但麦客在麦田里拱着腰、挥着镰刀、流着汗,为养家糊口而劳作。
  “那时候,麦客很吃香,麻利一点的麦客一天要割3亩麦子,一天下来几十元就装进口袋里。尽管辛苦,但‘下苦人’挣得就是汗水钱,没人喊苦叫累。”在张秉成的记忆中,麦客的衰落,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这之前,虽然出现了机械化收割,但在宁夏市场麦客仍占很大优势。
  57岁的中宁县新堡镇农民杨生武每年麦收时节,都会请麦客割麦子,但从2000年后,与其他乡邻一样,他选择了机械化收割。杨生武说:“一亩麦子,机械收割不到半小时,而且带脱粒,而过去一个人需要三四个小时,费时费力不划算。”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这是历史的选择。面对现实,麦客只能走进历史的记忆。当又一个麦收季节来临,顺应新时代新时期农业发展需要的机械麦客,开着联合收割机驰骋在宁夏的田间地头。他们有来自河南、陕西、新疆等地的,也有本地跟进的。
  一位来自陕西的麦客说,从2001年开始,每年麦收和稻熟时节,他们都会组成收割队来中卫、中宁等地收割农作物。一天下来一辆收割机能净赚1000余元。“我的父辈也是麦客,不同的是,父辈靠的是镰刀,我们靠的是现代化机械。”这名麦客感慨地说。
  不仅如此,新世纪的麦客,不但靠的是高效、快捷、便利的现代化机械,而且他们不再局限于收割季节,春耕、播种、施肥等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有了机械麦客。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他们收割的对象不再只是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玉米、枸杞、马铃薯、林果、硒砂瓜等特色优势产业,从种到收都有了他们的身影。
  近年来,在沙坡头区、中宁等地,本地机械麦客借助国家扶持政策,迅速发展壮大。这使外来机械麦客光景一年不如一年。据调查,2004年之前,来沙坡头区、中宁等地的外地收割机台数超过200辆,但2009年已不足100辆。
  家住沙坡头区宣和镇的农民李玉忠,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下,购买了一辆收割机。2008年从6月麦黄到9月稻熟,李玉忠挣了近2万元,但今年却不足1万元。
  什么原因呢?
  来自中卫市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仅2009年,沙坡头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就达1131万元,有1356户农户享受到了购机补贴优惠政策。目前,全市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632台、联合收割机440台(玉米收割机40台)、各种耕作机27895台、畜牧机械10421台、设施农业机械1623台、其他各类农业机械16427台。
  数字表明,中卫农业发展快速向机械化迈进,机械麦客也正在进一步分工、细化。
  麦客们肩负着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也正在书写着他们的传奇和辉煌。只是不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机械麦客会是怎样的前途?是否也会和先辈一样将会成为历史的记忆?到那时,田间地头又会有什么样的麦客?一样的名称,不同的内涵;一样的行道,不同的境遇。从新老麦客一路走过来的风风雨雨中,我们感受到〓不仅仅是他们各自的忧愁〓〓悦,更多的是时代日新月异的〓步和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未来的美好前途!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进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