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辑 百年梦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5814
颗粒名称:
第四辑 百年梦寻
分类号:
I25
摘要:
2009年11月11日中卫报登载的长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
农业
压砂地
农业
内容
(上接11月10日第八版)向目标奋进
冯湾村是关桥乡压砂地面积较大的一个村,全村有压砂地5500亩。据冯湾村党支部书记姚安林介绍,冯湾村农民种瓜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大集体时生产队就组织社员背砂压地,但由于劳动繁重,压砂地规模化发展,非人力所为,所以压砂地发展缓慢,农民一直靠天吃饭,春雨种粮,秋雨种草,粮食亩产最高50公斤至60公斤,农民一直过着贫穷苦焦的日子。
冯湾是个两山夹一川的地方。山是荒裸的,谈不上植被,因而也没什么绿色可言。川呢,也就宽1.5公里,中间还有一条河。河叫麻春河,却干涸着,只有暴雨时恐怕才汹涌着泥浆。听说这河的上游没打机井以前,河里还是有些水的,自从上游拦坝打井,河就干了。依水而居的冯湾人在河的下游,以前还可以靠麻春河一点珍贵的水滋养,种一点水浇地生活。自麻春河干涸,就靠老天赏脸吃饭了。冯湾川地狭窄,住户却密集,整个村子屋舍挨着屋舍,但整洁,家家院里都有一两棵树,或柳树或果树。有了树,这村子也便有了活力。村里有的人家出院门就是压砂地,地里的覆膜西甜瓜有的已经开花,硒砂瓜有的绽出四五片叶,有的已经扯蔓了,这是2006年6月7日的情景。如果老天赏一场雨水,冯湾的西甜瓜和硒砂瓜就该收成了。可是自5月20日一场雨后,直到7月4日同心一带降过雨,海原却一直旱着。5月20日雨后,冯湾农民有的在地里种上糜子,苗出来却又早死了,只有压砂地里的硒砂瓜,给了这干旱的土地一点绿色。
在中卫市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硒砂瓜产业的推动下,冯湾村的压砂地毫无疑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在海原县县委、县政府每亩压砂地补助140元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冯湾村新增压砂地2000亩,使硒砂瓜种植面积达到5500亩。冯湾村有土地2.6万多亩,人口3048人,人均1亩多硒砂瓜,如果年景正常,按姚安林的算法,每亩硒砂瓜收入1000元,种得好还可卖到1500元左右。
就在冯湾这样一个有着种植硒砂瓜历史的村子,在发展硒砂瓜产业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村民固有的思想观念、传统耕作留下的习惯、对硒砂瓜效益的认识不足,都成为发展这一产业的阻力。
2005年冯湾村新增压砂地2000亩任务下达后,关桥乡副乡长肖东坡担任冯湾村压砂地工作组组长。肖东坡领受了任务后,带着铺盖,带着组织的嘱托和群众的厚望住在村上。在安排部署工作的同时,把冯湾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冯湾村个别群众对压砂地的优点认识不足,认为祖祖辈辈种地过日子,把地压了砂,以后吃什么喝什么?一些群众坚决不同意。面对阻力,肖东坡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有抵触情绪群众的工作,先后召开3次村民会议,面对面地与群众讨论交流,为群众算效益对比账,解除群众的忧虑困惑。村里有个出了名的难缠人李黑三,对村上分配的压砂任务死活不接受,不但自己不干,还对经过他家地块的砂路也不让通行。对李黑三这样的难缠人肖东坡没有厌烦,而是住在他家,拿一颗滚烫的心焐他的心。肖东坡在李黑三家住了3天,苦口婆心地劝说,一笔一笔地算账,终于做通了李黑三的思想工作。人心都是肉长的,此后李黑三逢人便说:“这样的好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没有官架子,我认他做我的干兄弟,他说啥我干啥。”经过努力,冯湾村十几天时间就修通了十几条拉运沙砾的道路。在肖东坡和村干部的宣传动员下,有抵触情绪的群众消除了疑虑,转变了观念,投入到压砂项目建设中。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