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包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5726
颗粒名称: 黄包车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11月10日,中卫报刊登了一则蹬黄包车的“有趣”故事。
关键词: 黄包车 故事 感情

内容

我对黄包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想来这都源于我二哥。
  二哥小学毕业就外出打工,什么苦力活都干过,其中就包括蹬黄包车。
  我们那里没有黄包车,我也就不知道黄包车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上初一那年,放暑假不久二哥就从外面回来了,他穿着一身浅绿色西服,里面还有一个马甲。听二哥说,那是他回家时定做的,花了近200元。回来后那天晚上,二哥给家里600元钱。
  我那个羡慕呀,真恨自己太小,不能到外面挣钱,也不能和村子里所有外出打工的小伙子一样,回来时穿一身光鲜的衣服。从上小学到初中,我穿的衣服都是大哥、二哥退下来的旧衣服,这让我心里很不爽,但又无可奈何。
  二哥比我大两岁,当时也就十五六岁。尽管二哥已经开始挣钱了,但十五六岁的他也爱玩。没事时就和我一起玩,给我讲他在外面蹬黄包车遇到或发生的“趣事”。
  在二哥的讲述中,交警是很厉害的,简直就是他们那些“黄包兄弟”的煞星。只要一不小心,触犯交规就要割“纸肉”(罚款),嘴不甜的,人不活泛的,弄不好一天汗水白流了不说,还要赔上房费饭钱以及黄包车的租金。这对蹬黄包车的下苦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
  二哥是投奔我大姐去的,大姐看着二哥年龄小,干别的一是没力气,二是活干了有时要不到钱。思来想去,就给二哥租了一辆黄包车。
  二哥说,他刚蹬黄包车揽生意时,还很害羞,不敢主动上前和人搭腔。揽上生意拉上人了,遇上胖一点的坐车人和有坡度的路,他就非常吃力,汗珠子就直往地上嘀嗒。在这种情况下,若碰到好说话的,他们会给予理解,但若是不好说话的,他们就会在车上叫骂。但这还不算最糟糕的,若是那些黄毛(指头发染成黄色的小青年)、二流子,他们坐在车上,会一边口里骂着粗话,一边用脚踢车夫的屁股和后背。
  刚蹬了三天黄包车,二哥说他的两条腿肿胀的连裤子都穿不上了。不得已,只好休息了两天,腿好后他就继续蹬黄包车。奇怪的是,腿肿过之后,再没有肿过,之后腿上的肌肉也越来越发达,力量也越来越大,再拉上人后不像以前那样吃力了。
  在二哥给我讲述的很多关于他蹬黄包车的“有趣”故事中,我影响最深的是那些黄毛、二流子之流坐车不但不给钱,还威胁甚至用拳脚向蹬黄包车的下苦人抢钱。二哥说,这种事他碰上过好几回,也挨过好几回打,但都没有抢去很多钱(实际上他身上也没钱),最多的一次大概是30多元。
  有一次,两个二流子上了二哥的车。他们一直让二哥走了很远的路,来到一处较为偏僻的地方后,他们就停下来向二哥要钱。二哥先前嘴还挺“硬”,说:“没钱。”结果,加上后来的一个黄毛,三个二流子给了二哥几个飞腿和二哥也没数清的耳光,并用刀子扎破了二哥黄包车的车带。二哥最后屈服了,再没有抵抗,三个二流子就这样从他口袋里掏走了30多元钱,那是二哥几乎一天的血汗钱。
  每次讲到他挨打的“趣事”,二哥的脸上就显出既愤恨又无奈的神色。每次听二哥挨打受欺辱的“趣事”,我就会感觉心里有一股酸水,也明白了二哥光鲜西服的背后是汗水、屈辱和心酸。
  暑假过后,二哥又去蹬黄包车,但没几个月就回来了。之后,就再没蹬过黄包车。
  时间不经意间过去了10多年。现在二哥已成家立业,日子也过得不错。而我,在一座城市谋到了一份差事。我所在的这个城市有很多黄包车,我每次出门或回家,若步行甚远,但在时间不紧急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选择坐黄包车。每次坐上黄包车,看着车夫弓着的脊背,我就会想起二哥,想象二哥蹬黄包车时吃力的样子以及二哥所讲述的“趣事”。这时,若路有坡度,我会主动要求下车走几步,若遇到年纪大些的,我会多给一元钱车费。
  现在,还有没有那些二流子抢夺黄包车师傅血汗钱的事,我不得而知,但我想还是有吧,因为城市中有黄包车,有黄毛、二流子,这类事情恐怕是免不了的。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进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