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梦寻》连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5305
颗粒名称: 《百年梦寻》连载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10月30日,中卫报刊登了长篇报告文学《百年梦寻》。
关键词: 长篇 报告 文学

内容

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寻找坐标
  我们写了那么多的艰辛,那么多的苦涩,那么多的梦想,可是当时压砂瓜并没有为山区群众创造真正的富足,那些没有经济统计数字的劳作便都失去了意义。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荆棘密布;再回首,背景已远去;再回首,泪眼迷蒙!
  我们看到,贫穷依然向这一地区的人民露着狰狞的面目。
  我们听到唱“花儿”的山里人迷茫无奈的声音:
  背篼压得脊梁疼,
  锹把子攥得手心疼。
  问一问月亮和星星,
  啥时辰能过上好光阴,
  哎——啥时候能过上好光阴。……
  这位1949年出生于原中卫县三眼井乡的农民黄彦美,如今是一位硒砂瓜种植大户,靠着这项产业,全家已从山上搬到市区,过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老人稳定安详,显得那么平和。当他退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那段时光中时,他似乎是被那段百般折腾的岁月重新磨掉了身上现有的气度。他从17岁开始用肩膀背砾石铺压砂地,以前是为生产队干,后来“单干”了,他就给自己家铺压砂地了。说起压砂地的发展路径,这位老人同样装满了一肚子的故事。粗犷嶙峋的山地,有着一种粗粝的本色,虽然常常摆出一副冷酷的面目,却让山里人产生了一种内心的贴近感。而那“抗旱的秘密武器——压砂地”,虽然单调简陋,虽然是残砂砾石,却也让山里人永远牵肠挂肚,魂牵梦萦。人们在压砂地里劳作,就像是被那些砾石吸进去了,再也无法从这种劳作里出来了。大家都凭着想象构筑自己发财的美梦,既可安顿躁动的灵魂,又可为将来好好谋划一下。所不同的是,人人都在做梦,人人都在谋划,有的人晚上谋划,白天想方设法到处借钱投资压砂地。而有的人夜里干条百计,白天却没个事干。黄彦美属于那种有头脑的山里人,他相信压砂地是山里人的心肝,也是山里人最疼痛的部分。一片压砂地没有了山里人,它仍然是一片压砂地。哪怕是没有播种,也没有收获。一个山里人如果没有一块压砂地,不就变成了一块石头。那时候,香山地区因其刚刚包产到户不久,集体经济实力不强,许多乡、村一级的组织工作薄弱,干部心事重重,精神涣散,无人帮农民筹划,直接导致了大家对压砂地重视不够。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
黄彦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