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5216
颗粒名称:
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分类号:
I25
摘要:
2009年10月29日中卫报登载的长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
压砂瓜
中卫市
农业
内容
(上接10月28日第七版)
寻找坐标
拓兆恩老人从过去说到现在,最后竟感叹:如果自己再小20岁,一定要投身到“百万亩硒砂瓜”日益发展壮大的洪流中去。
多么可敬的老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忠诚,终究干不出今天如此轰轰烈烈的大产业的。这历史之根,在生长中,不断地有新芽长出,不断地有一种力量在牵引着历史沉重前行。啊,生生不息的黄土腹地中部干旱带的生灵啊,对生命的虔诚和对生命的追索,如此令人感动。这一支流脉,汩汩流淌着,在不久的将来,完成了一项产业,形成了将要提及的“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这精神,也是民族之魂,民族精神。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阳光透过窗户,把一抹金辉不规则地洒在拓兆恩老人粗糙的脸上,由于阴影的衬托,就更显出了他脸部坚硬的线条和五官的粗犷。他那已深深凹陷的眼睛藏了太多久远的往事,因其高远和辽阔,我们竟无法看清里边究竟是伤感还是淡然。据说著名作家麦天枢在20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回到香山地区,给拓兆恩老人送了一条烟,曾打算要把老人的故事写成一本书。麦天枢提笔写了16页稿纸的提纲,希望老人能将其一生做过的事记流水账似的记下来。可是那时候,拓兆恩仍在为山里的百姓忙碌,没时间给自己的人生记流水账,竟把大作家的提纲也弄丢了。老人提起这件事来,竟哈哈大笑,他说他自豪啊,香山地区有麦天枢这样的大学者,还愁什么呢?
当然,这是老人在开玩笑。可以说,树“万民伞”、建“功德碑”的时代早已过去,但在香山地区老百姓的心里,“功德碑”、“万民伞”却是世代皆有,万古不灭。也许,拓兆恩老人以及我们这部作品中的各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都能算上,都应该大书特书。虽说时代的调色板会把他们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淡忘,但是,中卫不能忘,干旱带不能忘他们那心智和汗水的辛勤付出。
我们在听拓兆恩讲述香山地区乃至中部干旱带压砂瓜的发展历史时,感到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担忧、哀愁、惆怅和焦灼,同时又有一种迷茫的冲动和希冀。其实这也是那个时候山区农民的共同特征。有时候冷静木然,有时候激情荡漾。那是他们看到一片电光石火时却忽然又变作黑风黑雨。那是他们发出一声呼号时,忽然又听到更多唉声叹气的回响,那是他们骚动不安的灵魂和激烈的向往混合出的一种忧愁,一种深深的沉沉的忧愁啊!他们在“穷”与“富”的跳板上踩着高跷,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然而,山区农民是坚忍的,朴实的,也是天真的。他们以为改革开放后,山区也会大踏步地向前冲去,山里人也可以扬眉吐气,四个现代化就近在眼前了。可是当他们经过几十年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和磨难进入新时代后,他们甩开膀子大干了几年,碰了不少钉子,遇到了不少新的问题,实际情况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啊!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