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5216
颗粒名称: 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分类号: I25
摘要: 2009年10月29日中卫报登载的长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 压砂瓜 中卫市 农业

内容

(上接10月28日第七版)
  寻找坐标
  拓兆恩老人从过去说到现在,最后竟感叹:如果自己再小20岁,一定要投身到“百万亩硒砂瓜”日益发展壮大的洪流中去。
  多么可敬的老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忠诚,终究干不出今天如此轰轰烈烈的大产业的。这历史之根,在生长中,不断地有新芽长出,不断地有一种力量在牵引着历史沉重前行。啊,生生不息的黄土腹地中部干旱带的生灵啊,对生命的虔诚和对生命的追索,如此令人感动。这一支流脉,汩汩流淌着,在不久的将来,完成了一项产业,形成了将要提及的“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这精神,也是民族之魂,民族精神。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阳光透过窗户,把一抹金辉不规则地洒在拓兆恩老人粗糙的脸上,由于阴影的衬托,就更显出了他脸部坚硬的线条和五官的粗犷。他那已深深凹陷的眼睛藏了太多久远的往事,因其高远和辽阔,我们竟无法看清里边究竟是伤感还是淡然。据说著名作家麦天枢在20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回到香山地区,给拓兆恩老人送了一条烟,曾打算要把老人的故事写成一本书。麦天枢提笔写了16页稿纸的提纲,希望老人能将其一生做过的事记流水账似的记下来。可是那时候,拓兆恩仍在为山里的百姓忙碌,没时间给自己的人生记流水账,竟把大作家的提纲也弄丢了。老人提起这件事来,竟哈哈大笑,他说他自豪啊,香山地区有麦天枢这样的大学者,还愁什么呢?
  当然,这是老人在开玩笑。可以说,树“万民伞”、建“功德碑”的时代早已过去,但在香山地区老百姓的心里,“功德碑”、“万民伞”却是世代皆有,万古不灭。也许,拓兆恩老人以及我们这部作品中的各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都能算上,都应该大书特书。虽说时代的调色板会把他们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淡忘,但是,中卫不能忘,干旱带不能忘他们那心智和汗水的辛勤付出。
  我们在听拓兆恩讲述香山地区乃至中部干旱带压砂瓜的发展历史时,感到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担忧、哀愁、惆怅和焦灼,同时又有一种迷茫的冲动和希冀。其实这也是那个时候山区农民的共同特征。有时候冷静木然,有时候激情荡漾。那是他们看到一片电光石火时却忽然又变作黑风黑雨。那是他们发出一声呼号时,忽然又听到更多唉声叹气的回响,那是他们骚动不安的灵魂和激烈的向往混合出的一种忧愁,一种深深的沉沉的忧愁啊!他们在“穷”与“富”的跳板上踩着高跷,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然而,山区农民是坚忍的,朴实的,也是天真的。他们以为改革开放后,山区也会大踏步地向前冲去,山里人也可以扬眉吐气,四个现代化就近在眼前了。可是当他们经过几十年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和磨难进入新时代后,他们甩开膀子大干了几年,碰了不少钉子,遇到了不少新的问题,实际情况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啊!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