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突破困境进“乐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4954
颗粒名称:
突破困境进“乐园”
并列题名:
诠释中宁县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建设内涵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诠释了中宁县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建设内涵。
关键词:
生态
项目
建设
内容
多少年来,生活在中宁县山大沟深的群众梦寐以求的理想就是能住砖瓦房、喝干净水、过好日子。
然而,在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严酷的环境下,这里的群众无奈地被一个“穷”字压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生存,贫困的百姓在贫瘠的土地里“刨”食吃,使原本极为脆弱的土地不堪重负,最终酿成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悲剧。
据了解,中宁县辖5镇6乡,人口31.4万,其中喊叫水、大战场、徐套三个山区乡有7.7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仅在中部干旱带就有3.8万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965元,扶贫攻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山沟里的群众怎样才能从窘境中突围出来?
群众心中期盼许久的乐园究竟路在何方?
天下事民生最大。如今,随着中宁县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乐园村的建设,中宁县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历史也将随之翻开崭新的一页。
近年来,中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战略部署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生态移民作为解决山区群众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始终把生态移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幸福和谐中宁的有力抓手,遵循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将生态移民点尽可能选择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远离地质危险带的地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同时,将主体工程移民房与学校、道路、医院、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努力提升生态移民工程的建设效益。
今年,继2008年建成全区最大规模的生态移民项目区——红梧幸福村,高标准建设农村住房2008套,搬迁特困群众7000多人之后,中宁县再次吹响了生态移民的强劲号角,先后实施了撒不拉滩、马家塘、打麦水等生态移民项目,共计投入资金4.16亿元,整理开发土地8.53万亩,完成建房4894套,搬迁移民2000多户9000余人,有效转变了移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让山沟里的群众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据中宁县有关负责人介绍,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位于中宁县喊叫水乡境内,北靠109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地势平坦,土壤深厚,适合大面积开发现代农业和养殖业。项目区规划总面积3.19万亩,规划建设住房1200多户,设计开发高效节水灌溉(管灌)农业面积1.8万亩,设施温棚1200多栋,建设肉牛、肉羊养殖园区各1个,配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人畜饮水、供电、道路、移民房、设施农牧业、户用沼气、太阳能等工程。工程预计总投资7300万元,兴建移民新村1个,整村搬迁徐套乡徐套等4个村1200多户5000名群众。
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为此,在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建设过程中,中宁县发改局、民政局等全县20多个部门(单位)根据实际,积极争取筹措项目资金,全力支持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建设,形成了各尽其能、各负其责、聚力推进的良好局面。记者在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建设分工负责表上看到:
水利局多方筹集资金,全力做好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人畜饮水工程和绿化供水工程;
林业局完成村落、田间林网造林规划,在适宜植树造林的时候,做好平整土地、挖坑换土、调集苗木等绿化工作;
供电局将项目区纳入农村电网改造项目,认真做好电力保障服务工作;
农牧局规划建设肉牛羊养殖园区,为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搭建平台。
……
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方面,中宁县坚持把监督检查贯穿于建设始终,狠抓房屋鉴定、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严格做到事前有规范、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
与此同时,中宁县还采取项目集成、捆绑使用的办法,将自治区支持的农村危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入畜饮水、清洁能源、庭院经济等项目资金聚合起来,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因势利导,采取政府投入、项目争取、个人集资、社会参与等形式,激发了山区群众参与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为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中宁县按照资源共享、相对集中的要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把撒不拉滩生态移民工程和塞上农民新居、旧庄点改造以及农村大环境治理结合起来,着力完善项目区水、电、路、气、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体育健身、通讯等基础设施,全力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新环境。
中宁县徐套乡党委书记、乡长马林成告诉记者,徐套乡红柳村等几个即将搬迁至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的村子处于中部干旱带上,干旱少雨,群众吃水相当困难,祖祖辈辈靠天吃饭。过去,政府也曾给这些村的群众家家户户打过水窖,但水窖积水还是要等下雨,如果天不下雨,当地人只能到二三十公里外的沙坡头区兴仁镇拉水,蹦蹦车一个来回至少要三四个小时,驴车则耗时更长。
“如今,听到自己就要跳出穷山沟,彻底告别‘吃水难’的好消息后,几个村的村民经常到撒不拉滩等生态移民项目区看看房子、田地以及养殖园区等,还三天两头到乡上打听搬迁的具体时间和相关事宜,他们想尽快搬进新居。”马林成笑着说。
在中部干旱带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种一斗收八升”。也就是说,50公斤种子种到地里后只能收40公斤粮食,足见当地生产生活条件是如何艰难。而“家门不闭户、水窖要上锁”这种山区特有的现象,也足以证明了山区群众水资源的匮乏程度。即使在丰收年,每亩土地他们也仅能收获50公斤粮食,如果遭遇旱灾,则颗粒无收,只能靠政府补贴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这也是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怎样才能确保移民群众搬得来、住得好、有收入、能致富?在项目建设中,中宁县立足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坚持走“造血式”扶贫开发的路子,充分挖掘项目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设计开发高效节水灌溉(管灌)农业面积1.8万亩,设施温棚1200多栋,建设肉牛、肉羊养殖园区各1个,指导农户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经果林和草畜产业,切实改善撒不拉滩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让移民在继续享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还能以枣草间作、硒砂瓜种植、草畜产业为依托,向着稳定的脱贫目标阔步前进。
中宁县农牧局技术人员李银虎介绍说,在撒不拉滩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条件,中宁县农牧局规划建设移动式大温棚,计划在移动式大温棚里面种植西瓜、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不同的蔬菜,以保证这里的群众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即将搬迁过来的群众看着几代人的夙愿就要在自己身上实现时高兴地说,今后,再也不用看天盼下雨,种地也能有好收成了,好日子就要来了。
据统计,撒不拉滩生态移民项目区自今年6月份启动以来,已征地2.6万亩,平整移民新村建设场地6000亩,完成移民住房950套,修建校舍6栋1800平方米、村级活动室3个540平方米、卫生室1个180平方米,建成养殖圈棚270座、沼气池650口,铺设砂石道路13条24公里,硬化主干路1条7.2公里,架设高低压供电线路5公里,安装变压器8台,其他相关配套工程及公共设施正在抓紧建设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大为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中宁县农牧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中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