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4392
颗粒名称:
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分类号:
I25
摘要:
2009年10月13日中卫报登载的长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
报告文学
硒砂瓜
压砂地
内容
(上接10月10日第八版)
魂系压砂地
提到压砂瓜的历史,拓兆恩沉默不语。过了很久,他似乎才从时光隧道里走了出来,他眯着眼说:“压砂瓜是山里人的‘救命蛋’,有时候救不了命,还差点送命。”1958年,香山地区的农民王拾长,压了2亩砂地,压砂地里竟长出了两个约有40斤重的西瓜。在瓜起秧的时候,为了让这两窝瓜长好,王拾长就把平时家里人舍不得吃的香油偷了出来,滴在离瓜秧不远的地方,天天到压砂地里看着瓜长,还在刚结出的瓜上绑一根红丝线。他发现瓜是个“急性子”,抢着往大长,边长还边咔咔说话。王拾长说他能听懂瓜语,瓜说的话是:“再给我一滴香油,再给我一滴香油。”于是王拾长就不断地给瓜秧滴点香油,结果瓜就长到了约40斤重。王拾长是个爱瓜如命的人,别人都叫他“瓜疯子”。瓜长大了,王拾长接到通知,要把这两个瓜送到公社去开现场会。王拾长当时很高兴,他的瓜终于可以在众人面前露脸了,那是给他脸上争光,为他脸上贴金。他很激动,也很高兴,就把瓜摘下来放到两个筐里,驮到驴背上往公社送。由于山区当时没有路,驴走到一段山坳上时竟不堪重负失了前蹄滚下沟去,西瓜就此破碎。红色的瓜瓤溅在了一片碎石上,炫目的阳光很快蒸发了它红色的汁液。王拾长蹲在那条山沟里哭了好多时辰,当人们找到他时,他还盯着那瓜的惨相发呆。公社的现场会因为没有了那2个大瓜草草收场,王拾长也被戴上了“坏分子”的帽子,说是王拾长故意在山沟砸碎了西瓜,故意破坏社会主义胜利成果,要被关押起来接受红色政权的专政。在这件事上,拓兆恩据理力争,找了很多证据和证人,才让这个爱瓜如命的山里人暂时摆脱了一场要命的劫难。
拓兆恩说:“从此,王拾长就不种瓜了,不种瓜的王拾长竟参加了一个红帮(哥老会)的黑组织,后来受到政府管制。”
说起这件事时,拓兆恩至今似乎都难以释怀。其实,据县志记载,红帮(哥老会)在1958年就被取缔了,其在中卫活动长达64年的历史从此结束。
如果说,“打瓜子”是硒砂瓜的始祖,那么,压砂瓜一定意义上就是硒砂瓜的前身了。一项世纪伟业的形成,一个世纪寻梦的终结,注定是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物质上的技术上的,也是精神上的观念上的。倘若没有这将近一个世纪的积累、沿革,何谈今日硒砂瓜产业的勃发呢!其实,说到拓兆恩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为之奔忙的关于压砂地和压砂瓜的事其实微乎其微,而更多的是各种政治运动所点燃的“农业产量大增收”的热情。拓兆恩不知不觉地在这条路上奔波时,他也常常处于无奈和迷茫中,心中的痛苦也是无处诉说的。在1973年的那场旱灾中,他曾经成夜成夜坐在压砂瓜地里抽烟。没有水,瓜都长成了异形瓜,有的像葫芦,半边大半边小,有的像马勺,不是生瓜就是扁瓜。这样的瓜又能为老百姓换回些什么呢?他想起自己已经几个月没回家了,也不知家里人的情况怎么样,他竟对着黑沉沉的天大喊大叫了一通。他说那是他第一次在没人的黑暗中撒野,第一次对脚下的土地那样狂暴地狠踩。记得那段时间,他特别想家,可是回不了家。干旱逼走了他的睡眠,他只能夜夜到压砂瓜地里去抽烟。如果你不了解那段历史,没有目睹过压砂地的耕作方式,体会不到一个乡村干部、共产党员对土地的情结,你也许不会理解拓兆恩的行为。
我们从拓兆恩的经历,看到一个个山里人在压砂地里浸泡,泡得太久太久,泡出的诸多心酸和苦涩。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