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宁“推山整地”求发展的精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4303
颗粒名称: 感悟中宁“推山整地”求发展的精神
分类号: F127
摘要: 二十一世纪初,中宁县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中,充分发扬“三苦”精神,开发利用数万亩荒山野岭,在不占用已有耕地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中宁县 生态移民项目 工业

内容

从占地2000亩的红梧幸福村建设,到整理开发土地8.53万亩,实施的马家塘、撒不拉滩、打麦水、红梧山等生态移民项目建设,再到“一园四区”7000多亩工业发展用地……近年来,中宁县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中,充分发扬“三苦”精神,开发利用数万亩荒山野岭,在不占用已有耕地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众所周知,中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保有量只有59.6万亩,老灌区人均耕地仅1.13亩。随着新一轮行政区划的调整,中宁县已由习惯思维中的川区县转为“山川共济”县,引黄灌区的耕地更成了“宝贝疙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宁县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招商引资来的企业需要交通便捷、大面积平坦的土地,而山区群众分散居住,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也无法更好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需要相对集中、适宜居住和发展的大面积土地。
  为此,中宁县在解决山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时,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战略部署,在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地上,实施了马家塘、撒不拉滩、打麦水、红梧山等生态移民建设项目,先后投资4.16亿元,整理开发土地8.53万亩,完成建房4894套,搬迁移民2000多户9000余人。同时,积极实行政策撬动、促民脱贫的办法,配套建设相关设施,引导搬迁移民发展硒砂瓜、枸杞、苹果、草畜产业和劳务产业,实现了移民搬迁户“户户有设施温棚、养殖棚圈、屋顶阳光发电板、一口水窖、一口沼气池和一口太阳灶”的目标,为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面对越来越多企业入驻的大好形势,中宁县立足实情,把发展壮大园区经济作为提高县域工业聚集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着力改善“一园四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聚集功能和投资吸引力。截至目前,“一园四区”已平整土地7000余亩。在石空工业园区平整建设过程中,中宁县每天投入大型机械车辆600余台次,推挖山丘58座,完成土方量1400多万立方米,昔日丘陵纵横、高差达100多米的荒山变成了一马平川的工业用地,保障了稀土彩钢项目的用地要求,破除了发展工业与保护耕地的瓶颈制约。
  古有精卫填海,今有中宁推山。在观摩会中,全市干部群众体会到了中宁县干群“推山整地”谋发展的可贵精神。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大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中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