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迎水展宏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4239
颗粒名称: 魅力迎水展宏图
并列题名: 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工作纪实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10月1日中卫报典藏本登载的关于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镇域经济的文章。
关键词: 乡镇 经济工作 工业项目

内容

60年峥嵘岁月,60年沧桑巨变。60年,中卫大地铺开的是一幅迅猛发展的传奇画卷;60年奋进前行,中卫山山水水涌动的是一曲胜利的凯歌。
  梦想与辉煌同在,中卫与祖国同行。
  辉煌的成绩抹去了贫穷、落后的字眼,焕发了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面貌。
  放眼中卫大地,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镇域经济首屈一指。
  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迎水桥镇按照“建设生态旅游大镇、工业经济强镇、交通枢纽重镇、环境优美乡镇”的战略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盯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狠抓重点工作,使该镇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工业强镇促经济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迎水桥镇紧紧围绕“工业强镇、旅游兴镇、生态立镇、特色产业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紧盯“打造宁夏中部工业重镇”的战略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取得了突出成效。截至8月底,该镇新上、技改工业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13535万元,完成投资6660万元,占年初市委、政府下达工业企业招商引资任务的111%。其中,宁夏夏华肉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西北最先进的现代化牛羊肉精细分割加工生产线,完成投资1900万元;宁夏新美亚陶瓷有限公司投资2800万元建设的年产350万平方米的全瓷质西瓦生产线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450万元。
  据了解,宁夏夏华肉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面积4.68万平方米的牛羊吊宰车间、冷却排酸车间、全封闭式牛羊肉精细分割加工车间,新上的西北地区最先进的现代化牛羊肉精细分割加工生产线,提高了产品的增加值,拓宽了产品销售市场,实现了人流物流隔离,保证了肉品卫生质量,扩大了肉食品品牌效应。
  民心工程利民惠民
  走在腾格里湿地公园的湖边上,谁会想到,这么浩大的工程仅用了3个多月就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真正实现了“民心工程、生态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闪电工程”的目标。在如此浩大的工程拆迁建设中,迎水桥镇提出了“大干60天,湖面连蓝天,建成生态湖,造福中卫人”的口号,划片包干分工实施,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并形成由项目指挥部统筹协调、承建单位具体实施的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和分项负责、重点落实的工程建设机制,对分项工程实施承诺工期和质量建设制度,有力保证了整个项目的建设速度和质量。同时,该镇克服了先期项目资金短缺、鱼池冰层淤泥较厚和冬季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在短短50天时间内,完成了腾格里湿地公园征地、拆迁、协调和C区水面开发任务,共拆迁农户64户,开发水面1550亩。在此项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一起上访事件发生。这在区内重大工程建设中是史无前例的,这和迎水桥镇积极推行“四位一体”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在实际工作中,迎水桥镇要求夹道村通过公开协议、公开分配方案、公开在册人员及占地面积等措施,让村民对村级事务一目了然。因此,村民对干部由怀疑变为信任,由误解变为理解,由反对变为支持,为腾格里湿地公园的顺利建设提供了保障。
  腾格里湿地公园给中卫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百姓致富带来了新的发展路子。更加可喜的是,随着腾格里湿地公园的开放,游客纷至沓来,给周围村民带来了致富的新机遇。
  全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
  今年,迎水桥镇按照全力打造“宁夏最美生态旅游大镇”的奋斗目标,依托沙坡头旅游核心区,整合沙漠、黄河、湿地、湖泊、文化等资源,充分挖掘潜力,活化投资机制,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旅游组团,构建了“沙、河、园、湖”(沙漠文化生态旅游线;黄河水景旅游线;乡村民俗风情园;湖泊湿地生态园)“四位一体”文化生态旅游群落,拉开了以沙坡头旅游区为中心的迎水桥生态旅游区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了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旅游支柱产业。
  据了解,沙坡头水利枢纽生态修复园项目,自2007年以来,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了各类基础设施,把大西北和江南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开工建设了旅游景点。在此基础上,今年,宁夏沙坡头水利枢纽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0万元,在沙坡头假日酒店以西建设了旅游宾馆,增加了客房,进一步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和档次;引进中冶美利纸业投资1500万元,在迎水桥工业区以西、沙坡头大道以北,建设集滑草、滑雪、生态园林为一体的沙坡头风情苑。同时,迎水桥镇积极支持中卫固沙林场投资350万元,改造了沙都公园道路,重新装修了蒙古包房,增加了娱乐设施,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
  在高标准建设沙坡头农家乐园的基础上,今年,沙坡头农家乐园15户业主对农家乐进行了适度扩规,共投入资金320万元,当年实现旅游收入20余万元。迎水桥镇还积极鼓励、支持北长滩原生态民俗度假村在2008年投入的基础上,追加投资100万元,完善了景区道路、黄石漩水车观光景区、餐厅等基础设施建设,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
  城镇面貌换新颜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下达迎水桥镇975户农房改造任务。为实现农房改造任务,该镇通过召开动员会、评促会,层层分解任务,建立考核奖罚机制等措施,全面推进灌区10个村农房改造工作。目前,已拆除土坯农房580户,建成519户,占总任务的53.23%。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推进黄河古镇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建设迎水村黄河古镇示范点。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2008年,迎水桥镇投资1685万元,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建设标高、统一征地、统一铺垫方、统一放线、统一招标,在杨渠村三排水沟以北,公园路以西,万庄路以东规划建设了占地58.6亩的塞上农民新居74户。
  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杨渠村在抓好农民新居后续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广泛动员群众,全面开展了土坯农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村打通巷道6条、1200米;完成土坯农房改造113户,占年初下达任务的81%,签订农房改造协议13户。
  杨渠村塞上农民新居的建设及农房改造工作的大力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使本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抓好基层党委班子建设,才能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因此,作为镇党委书记,必须始终把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紧抓“五个”不放松,切实提升党委班子在基层党组织中的核心地位。一是紧抓制度建设落实不放松,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紧抓班子成员理论学习不放松,以理论学习指导实践,以实践经验升华理论;三是紧抓调研不放松,立足基层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四是紧抓工作作风不放松,强化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转变领导方式,营造工作氛围,增强工作动力;五是紧抓模范带头作用不放松,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切实增强基层党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实力中卫,魅力中卫,怀揣新的梦想,迈上新的征程,自豪又自信的迎水桥镇人民正抢抓大机遇、迎接大挑战、实现大跨越……
  (本版文图均由迎水桥镇提供)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迎水桥镇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