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色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4088
颗粒名称: 中卫色彩
分类号: I267
摘要: 2009年9月29日中卫报登载的散文作品。
关键词: 散文 中卫市 自然环境

内容

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卫,历来饱受风沙的侵害,偏偏又缺少雨水的滋润。记忆深处,故乡中卫充斥着三种颜色,这三种色调贯穿着那时中卫的每一个晨起日落,这里的生活也因此显得单调、枯燥、落寞。
  那时打开门窗,铺天盖地抢入眼帘的就是黄的土地,黄的沙,黄的风。作物,野草和树木,也因干旱了太久,呈现出无精打采的土黄色,更因风沙的涂抹,天地间一片灰黄。风沙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长期生活在风沙里不啻于一场劫难。故乡啊故乡,你怎就对你的儿女这般刻薄?风,一刻不停地漫过原野和田园;沙,像攒足劲的猎人扑向猎物,直通通砸向我们的生活。远处的山永远是青灰色,那是因为干旱让它披不上绿装。天上时常有乳白的云彩,一朵连着一朵,却难孕育半点雨水。风沙和干旱几乎让人忘记了中卫,这个“塞上鱼米之乡”曾有的荣光和富足。这是一块叫人难过得近乎绝望的土地,难道故乡真的对自己的儿女这么绝情?难道这片故土真的从此一蹶不振任由风沙肆虐?
  困境既可影响中卫的生活,亦可造就中卫改造自然的坚强决心。要想重整家园就得改善生态环境,摆在中卫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观念,由被动变为主动,改善生态环境,勇敢地向干旱和风沙说不。
  中卫做到了!
  在中卫撤县建市短短几年里,环香山一带干旱山区遍地压砂,让石头缝里长出了硒砂瓜,很快形成品牌产业,山地结满了硕大的希望。旱塬上还种上了柠条和旱生树种,既改善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山头从此披上了绿装。麦草方格征服了沙漠,绿色植被重新占据了失地。向沙漠进军刻不容缓,沙漠生态林实现从“有没有”到“够不够”,再到“好不好”完美过渡,沙漠里撑起了一片又一片绿洲。在沙漠里建设蔬菜大棚,利用滴灌技术有效解决了大棚的给水。沙漠大棚蔬菜的丰收,更像是对沙漠的嘲讽。油绿的草,火红的果,湛蓝的天,茂盛的树,甜蜜的空气再一次回到我们身边,渐渐葱茏出一派喜人的暖暖诗意。风小了,沙少了,满眼的沙色被锦绣的田园风光替代了。
  一个地方,任它有多美,如果没有水来浸润,总感觉少点灵气。中卫有大片沙漠湿地,最近又开发出几多生态观光湖,加上黄河水的滋养,新的灵秀中卫横空出世。
  中卫,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地级市,正阔步向现代化城市靠拢。无论是农林业上开创性的突破,还是工业上突飞猛进的发展,抑或是环境上卓有成效的治理,都显示出了一个年轻城市的勃勃生机。
  中卫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沙坡头这一垄断性旅游资源,还有诸多旅游观光湖和寺口等旅游资源。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母亲城市会在改革开放的路上,越飞越高。
  如果十年前的中卫被黄白青三色笼罩,现在的中卫当是被一团异彩纷呈、万事更新的安定祥和之色所烘托;如果以前中卫人为三色所累,现在我们应当为幸福和悦的生活而陶醉;如果上苍真的有眼,也会为这方灵秀之地击节叫好,会和我们一道迷醉。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石也
责任者